2)第七百七十一章 官阶、军阶、爵位_三国小兵之霸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其当时的基本国情的问题,忽视了广大百姓所能够承受的承受力的问题。

  书同文、行同轨是不错。有利于华夏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进步,但是。强制性的推行,就成了压迫。就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使得一些本是应该保留的传统知识流失,失传于世,从侧面影响了某些方面的发展。

  修建长城及开凿大运河也没错,可是,在民众不堪负重的时候,强征民夫去完成这些项目,就变成了祸害百姓,使得天下百姓人心思乱,很快就会导致天下大乱之局。

  同样的事情,在后现代开国之后,所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在当时的国情之下,似乎就开展得比较好的。虽然后来证明如此也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可是,在前期,的确就搞得很好。比如,修建水利开荒造田等等,几乎是全民出动,人人争先恐后,不用官府施压,就能人人用命去将一条条引水的水利用他们的血汗修建起来。

  所以,刘易与众臣商议之后,认为暂时来说,整个大汉,不宜一下子有太多的劳民伤财的大举措。天下方定,暂时还是要以治理天下民生为主,不能操之过急。

  如此一来,就让刘易不得不要考虑一下,如果马上就将数百万的新汉军派出境去征战是否适合。

  民生政治方面的问题,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对较为稳妥的政略。这些方案,在司隶州、并州、雍州,以及在荆州、冀州、幽州等等推行了,效果还算是不错的。只要能保证政治清明,相信在一、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让天下百姓获得一个高速发展的休养生息的时期。

  所以,在军政方面,跟众臣商议过后,都认为新汉朝刚刚统一大汉,不宜过早大举兴师,以免大军远离大汉征战之后,国内不稳。

  众臣认为,就目前来看,新汉朝的政略,大多都是着重于民生方面,在短期之内,最多就可以让天下百姓能够自力更生,勉强维生,不可能凭空让所有的百姓都过得上富足的生活。所以,除了发展农业之余,还要重视工业、商业等等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

  可以预见,现在大汉一统,花上一到两年的时间搞好农业民生,然后肯定会迎来一个人口大爆炸的年代,可是,同样的劳动力,如果不从工商业方面获得突破,解放更多的生产力,那么多生了孩儿的百姓家庭,负担肯定会加倍负重,百姓的生活也依然好不起来。

  另外,医学方面,众臣也认为要与教育方面一起推广,不能再让一些小伤小病而要了百姓的命。

  跟众臣商议这些问题,刘易还真的头都大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当真要认真去治理一个国家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及困难。

  不过,幸好现在有那么多满腹才学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