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寸金地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窑技能,很多事情只是不熟悉,而不是不知道。

  又一次烧制失败的经验,他就会注意,只要注意了,很容易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所以,此时他已经十分清楚,烧窑之时的注意事项。

  毕竟红釉最主要的还是烧窑,特别是温度控制。

  比如烧成的气氛,高温红釉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呈现出完美的红色,需要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精确控制。

  所谓烧成的气氛,就是对窑内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简单地说,在氧气氛围中烧制,叫氧化焰,而在一氧化碳环境中烧制,叫还原焰。

  高温红釉需要在1300℃的高温下,以还原焰烧成。

  为什么通体红色的瓷器,难烧制?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对烧制温度和气氛的控制,极为困难。

  比如温度,古代完全没有测量和控制温度的设备,窑内的温度烧到多少,完全要凭把桩师父的经验。

  把桩师父就是负责烧窑的窑匠,烧成之时,是1250℃,还是1300℃,仅用眼睛观察,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窑工们慢慢发展出一些方法,来辅助判断温度的高低。

  但火候的把握,仍然依靠经验。

  除了温度的控制,还需要对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相应地调控。

  1100℃的时候,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多少?1200℃时是多少?

  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调整,而能调整的,也仅仅是投柴的数量,以及空气流通的速度。

  先前陈文哲之所以烧制失败,就是因为这一点。

  现代虽然有很多监控设备,可以让他轻松知道炉窑内部温度,但是控制温度和知道温度,可是完全的两回事。

  特别是投入木柴之时,还有空气流动,特别是一氧化碳浓度控制,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烧制的次数太少,想要精准把握还是很难的。

  要知道,柴窑都是要烧很长时间的,如果是在数十个小时的漫长烧制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全部努力功亏一篑。

  可以说,每一次烧窑,都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所以,明代以前,即使偶尔烧出局部的一点点红色,都会令人赞叹不已,甚至认为是上天的眷顾。

  而烧成均匀的通体红色的难度,恐怕还要难上百倍。

  不但难烧制,一次能烧制的数量也有限制。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困难,就是一窑之内,能够达到烧制红釉条件的位置,也极其有限。

  窑炉之内,不同的位置烧成的温度与气氛,都有很大的差异。

  窑工在满窑时,必须事先考虑,什么位置适合放什么瓷器。

  事实上,窑内大部分的位置,都不适合放置红釉瓷。

  甚至于行内把适合烧红釉的位置,称为“寸金地”。

  难度既高,又无法大量地烧造,红釉之宝贵,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要申明的是,过去的颜料都是天然矿物,难以提纯,稳定性也差。

  但现代有了化学工艺,颜料的纯度、稳定性等都非常高,烧制起来就变得并不困难。

  这也是刚开始烧窑,陈文哲自信心的来源。

  可惜他的失败率还是太高,高到让他都有点不敢接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心太大呢?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