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三章 监国称制_永历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王虽说还是心心念念救回天子,但是到底同意监国称制了,为了安江南民心,所以监国统御天下之事势在必行,按李兴的意思当请唐藩移驾至武昌,行监国之事,

  但是唐王执意不肯,认为湖口既是前线,诸臣何必往返劳顿,况且作为大明监国亲自在前线称制,亦能鼓舞全军将士之心。

  监国殿下有明旨,李兴亦不好阻拦,由于县衙破落,遂将湖口富绅林先坤的府邸作为监国临时行在,这林先坤是湖口一带最有名的富绅之一,闻得大明监国殿下要征用他的府邸作为行在,欣喜若狂,居然又向唐王捐输了十万两白银。

  内阁名单已经拟定,内阁共设六人。郭之奇以中极殿大学士任首辅,同时兼吏部尚书;连城壁以建极殿大学士任次辅,同时兼户部尚书;宋广坤以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工部尚书,文安之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任礼部尚书;张湟言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兵部尚书,扶纲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刑部尚书。

  唐王如此安排也颇为合理,基本上方方面面的关系都照顾到了,晋王,延平王,靖南军包括夔东军,皆有官员在内阁任事,也不虞一家独大。

  至于九卿唐王则以湘西洪育鳌为太常寺卿、原粤西四府巡抚张孝起为大仆寺卿、原梧州知府钱安宁为光禄寺卿、原浙江巡抚卢若腾翰林学士、江西巡抚李之粹为鸿胪寺卿、原绍武朝兵部尚书唐显悦为苑马寺卿,至于国子监祭酒则预备在南都光复后再设。

  至于都察院李兴本属意广东左布政使张所养,认为此人在粤西任上,行事颇有法度,当可主持都察院,但是唐王断然否决了李兴的建议,认为张所养本是汉军出身,非比一般降官,做一省布政使已经是天恩浩荡了,如何能入都察院。

  说实话唐王的考量是有道理的,李兴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弄出什么幺蛾子来,遂从唐王所请暂时不设都察院。

  本来诸官还欲商议各部侍郎人选,唐王亦制止道:“如今身在前线,当以军国之事为重,在李帅未攻取南都之前,监国行在不会下达任何行政命令,所有行政军政命令依然由军帅府下达。”

  李兴认为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攻拨南都,唐王殿下如此识大体,靖南军中诸多将皆是喜出望外,他们本就害怕朝廷再派什么督师,监臣瞎指挥,现在就是多了一个监国和一些官职,其余几乎是照旧,所以诸将皆夸赞唐王之德。

  至七月二十六日,上上大吉,李兴命人在湖口东城修筑了一座高大三丈的社稷坛,众官奏请唐王殿下监国称制,并颁布令谕着湖口百姓可来东城观礼。

  唐王遂从诸臣所请正式登坛祭天,监国称制,行告天之礼时,早上有甲士设香案于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