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9章_女皇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服刘仁轨的天才,竟然能活学活用,一把火烧了多于己方三倍的倭军!

  这又是一场像赤壁之战一样的以少胜多战例,不但给了野心极度膨胀的倭国当头一棒,也让大唐上下看到了海军的重要性。

  开疆辟土,是每一个雄主说必须具备的功绩,以前的君王都只把目光看在大陆上,却不明白海洋的重要性。

  所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国土一度延伸到了地中海,并吞了整个中东地区,却从没向东部扩展太多,因为海战一直都不是天朝的强项择夫教子。

  如今,因为小吴同学这只大蝴蝶的存在,历史的轨迹明显发生了改变。

  吴诩相信,消灭倭国之事时间问题,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定团结=。=

  她不会真蠢到认为李小九陛下连朝服都不换就跑到百福殿,是来堵李三郎的。

  收不收倭国使臣的礼物是一种姿态,她也好,李小九也好,在大唐没有真正对倭国出手之前,还是需要给对方一点友好的假象的。

  而消灭一个倭国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在李小九这些土著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北部的突厥、鲜卑、吐谷浑,西部的吐蕃,南部的天竺,以及刚刚被灭掉的东部高句丽才是大唐最危险的邻邦。

  再有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这真不是一句含贬义的话。

  一个强大的国家由盛转衰,必然是想从自己内部开始*……

  所以,在吴诩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的时候,李小九会那么激动。

  没有一个君主不希望自己成为千古一帝,流芳百世的。

  而改元显庆,正是李小九陛下在下一个决心,要努力打破千百年来的官场枷锁。

  大唐的朝堂,不再只是世家门阀的朝堂!

  所以,遣送倭国的话题并没有占多少时间。

  李小九陛下趁着太子、李三郎和武敏之都在,索性就把事情都交待了。

  “朕已经命工部安排船只,这月十五,就送那帮倭人去辽东……”

  李小九陛下的意思是宜早不宜迟。

  毕竟风信不好等,即使从朝鲜半岛前往倭国也担着一定的风险。

  不料,李三郎却提出异议。

  “圣人,微臣以为,倭国送来的那些少年最好全部留下……”青年眼中闪过一道狡黠的光芒,“至于倭国使臣么……微臣自请送其回倭国……”

  众人闻言都不由有些诧异。

  吴诩不愿留倭国的那些少年,是为了防止这些人在长安偷学了去。

  李小九陛下和太子殿下不喜欢那些倭国少年,又各有其原因。

  而武敏之这次却与李三郎的看法颇为一致,也道:“微臣以为,那些少年不需要送回去。”

  太子殿下听他这么说,立刻然不住了,怒气冲冲地质问道:“阿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大有如果武敏之不解释清楚的话,他就要扑过去咬人的架势。

  武敏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