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71章 伴君如伴虎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鹞儿岭一战迅速有所定论的原因。

  朝堂上不是没有明眼人,他们自然清楚,鹞儿岭一战的过程当中,有种种状况,但是,既然朱勇是领兵将领,那么出了事,就该他负责!

  听闻此言,朱祁钰俯了俯身子,却没有就着杨杰的话头问下去,而是颇带着几分刁难的意味问道。

  “所以,你觉得公正并不重要?”

  这话同样不好答,以至于,杨杰听完之后,额头上都渗出了丝丝的汗水,不过,他到底并非平庸之辈,略一思忖,便道。

  “陛下明鉴,草民求学时,曾闻儒法之争,绵延千年,草民不才,略有所得,贸然言之,请陛下恕罪。”

  “法家以法治天下,儒家以德安社稷,其所为者,皆以安定天下,保重社稷为目的。”

  “然二者所不同者,便在治国之道也。”

  “法家以制度,法令为先,商鞅变法之时,曾有一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不可谓不公正,然秦法严苛,民怨沸腾,以致二世而亡。”

  “汉代之秦,首推黄老,后尊儒术,果天下大兴,然至前宋,儒门大兴,文驭于武,却有澶渊之辱,南迁之祸,何者?”

  “皆因治国之道,未有万世不易之法,法家求公正,儒家重仁恕,二者皆为煌煌正道,用之适宜,则国家兴盛,用之不宜,则为取祸之道。”

  “故以儒法之用,无一定之规,陛下圣明英断,为千古圣君,当取公正乎,取仁恕乎,存乎陛下一心,为社稷故,儒法皆为国之正道,此草民浅见也,请陛下垂训。”

  显然,杨杰是打过底稿的,不然的话,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不可能如此清晰条理的说出这番话来。

  但是,无论是否有过准备,都不重要。

  朱祁钰望着眼前的年轻人,神色有些复杂,片刻之后,他轻叹一声,道。

  “说得好,甚合朕心,但是,杨杰,你可明白,你这番话,若非说与朕听,换任何一位天子,必将你当场诛之!”

  要知道,儒法之争,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尽管历代帝王,治国之时都不可避免的会引用法家的做法和思想,但是,却没有人会将其宣之于口。

  因为,做是一回事,说又是另一回事。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早已经是朝堂上的主流思想,而事实证明,儒家的仁恕之道,也的确对治国理政是最有用的。

  至少,比纯粹法家的严刑峻法,在维持社稷稳定上,要强得多。

  但是杨杰的这番话,却推翻了这种主流的看法。

  在他看来,无论儒家法家,讲仁恕还是讲公正,最终的目的,都是以社稷为本。

  换而言之,用儒用法,要视情况而定,这种言论,放到朝堂之上,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要知道,学术之争,从来不比战场上的双方要更加轻松。

  不过,对于天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