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人多且能说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方煎迫过甚,而跟随反军而已。

  既然贼首已死,对朝廷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自然是招抚更好。

  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此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多了。

  毕竟要绞杀反军,和边打边劝边招抚,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本来都招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流贼,还在四处逃窜,眼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彻底平定。

  结果出了土木堡这档子事儿,于是朝廷紧急召回了陈懋及其大军。

  没有了大军的弹压,那帮被招抚的逆贼,在流贼的蛊惑之下,竟有一小半降而复叛,再度扰乱地方。

  所以话说回来,这其实不是陈懋的锅。

  他熟知兵事,只要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把这些流贼都全部剿除,保证被招抚的反军不会降而复叛。

  也正是如此,被这些御史抓住了话柄。

  然而坐在御座之上,朱祁钰却是皱了皱眉。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毕竟陈懋回来的早,那个时候,叛乱基本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的军报,是前天才传到京师的。

  军报到京之后,这两日,的确有人上本弹劾陈懋和金濂,但是并不太多,加起来也就五六本。

  因为涉及到曹吉祥,所以被他同样留中不发了。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御史会将这两边联合起来,一块弹劾。

  扫了一眼为首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朱祁钰沉了沉眸子。

  这也是孙太后的计谋?

  是为了保曹吉祥?

  可是,就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御史。

  目光越过李英,落在后头的几个人身上。

  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人,是成敬跟他提过的,成敬曾经去知会过的那几个御史。

  他们怎么也掺和进来了?

  偏头看了一眼成敬,见他小心的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内情,朱祁钰心中疑惑更甚。

  想了想,他开口道。

  “宁阳侯,金尚书,李英等十四名御史弹劾你二人三条罪状,你们作何解释?”

  最先站出来的是陈懋,老侯爷一如既往的黑着脸,道。

  “启禀皇上,臣奉圣命讨贼,授总兵官,按制,有临机专断之权,江浙叛乱,实为民变,贼首已死,若贸然屠戮,有伤天和,故老臣以为,招抚之事并无不妥。”

  “至于降而复叛,那是地方官员管理不当,并非招抚之错。”

  “还有所谓迁延年许,靡费朝廷物力,更是无稽之谈。”

  “江浙等地民情复杂,反军分散四处,连下二十余州县,气焰滔天,岂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之事?”

  陈懋是从勋戚鼎盛之时的太宗朝过来的,可不惯文臣那些臭毛病,张口就是毫不客气。

  就差说你们这帮人,又不懂军事,就知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