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7章 两位女词人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惯夜雨霖霖的烦燥心理。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年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宠柳娇花”(《念奴娇》),“柳,眼梅腮”(《蝶恋花》)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而《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更是千古创格。第二,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喜上眉梢,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奈,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以巧妙自然。

  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她曾赞美桂花是“暗淡轻黄,体本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铯,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这既是李清照的审美理想,也可视作其审美境界的艺术写照。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如《醉花阴》、《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燕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情婉秀逸的意境。李清照是大夏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桶文坛的传统格局,在大夏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与李清照约略同时的,还有一位能诗善词的钱塘才女朱淑真。因婚姻为父母包办,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感情的折磨。她的词,主要是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孤,独,寂,寞。如《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连用五个“独”字,表现出作者孤独感的沉重。朱淑真词的愁恨表层上似乎与五代北宋词中的闺,怨没有多大区别,但深层里却是她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是一位孤立无援地与不幸婚姻亢争的才女心灵深处的呐喊和申,吟。她对命运进行过勇敢的亢争和挑战。《清平乐·游湖》所写的“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就是她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为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大胆追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不为丰见礼教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诗词遗稿被父母付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不幸,死亦不幸!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