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欧九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验和心态。如《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出现在这首诗词里的“人”的形象,很像《醉翁亭记》里“苍颜白发”的滁州太守。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即说欧阳修词:“疏俊开子瞻。”

  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曾言及欧阳修此词:“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在部分即景抒怀的词里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味和婉约情调,使词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如写颖州西湖的“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写亭林的“一派潺缓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泉中漾。”(《渔家傲》),写围场的“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渔家傲》),出现在这些词里的景物,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而像是在我们面前展开的一幕幕场景,欧阳修的胸怀也就在这些明快的境界里坦露无遗。这说明他已开始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跟当时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先路。

  欧词用调较多,也有一些慢词,部分词里还吸收通俗生动的口语,这些也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在正至生活中,欧阳修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就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斯生活,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则颇风琉放仁,他自己就说:“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因而也写了一些带有世俗之气的燕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有的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如《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谓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了一位多情撒娇的少负的形象,表现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亲昵情感。

  另一首《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描写一对夫妇吵架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这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柜组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连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青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