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 两担谷子也能算彩礼吗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问起这事了?

  难道想给我说个媒啥的?

  他正想说出那句万金油般的话,可是却被李小红抢了台词。

  “老师,秋风学弟有女朋友,他女朋友的名字叫学习,他是个爱学习的男人。”

  “哈哈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

  酒不醉人人自醉,赵弘生教授虽然喝的是果汁,此时竟也有些醉了,开始说起自己的往事:

  “我像郑宗绪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成家立业了,那时候我在咱们金陵大学读博士,住在印刷厂那边的老宿舍楼里,三个人一间宿舍,家安在马,鞍,山路那边,房间十平米,厨房两平米,卫生间与邻居共用,我太太不会骑车,也不认识路,于是啊,我往往一边要看书写论文,一边还要给家里买煤、买米、买菜,现在想想,真是挺怀念的。”

  到了这儿,顾秋风才明白,老教授这是“借他人的酒瓶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啊”。

  “老师老师,你当时结婚的时候交了多少钱的彩礼啊?”几杯啤酒下肚,李小红开始起哄了。

  “彩礼?”

  赵弘生教授突然笑了起来,还伸出了两根手指:“就两担谷子,我挑一担,我父亲挑一担。”

  “啊?”施文秀惊呼一声,而后呢喃道:“两担谷子也能算彩礼吗?”

  “我还不瞒你们。”赵弘生教授道,“那时候我家还在农村,每年的收成除了谷子外,什么都没有。”

  “老师,还是你们那时候好,现在我老家那边,去年结婚的彩礼还是二十万,今年就飙升到五十万了。”

  吴刚说着说着便摇头晃脑了:“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众人又笑了起来。

  “你不能跟我们那个时候比。”赵弘生教授摆摆手道,“我们那时候,猪肉才几毛钱一斤,一年到头能喝上一瓶汽水,别提有多幸福了。”

  紧接着,老教授又告诉六个人,自己的老家在苏省武进,小时候全家人常年挤在一间住房内,家中一共也没有几本书。六六年中学毕业后,虾乡务农十年,这期间自己的住房是一间茅草屋,屋子里放着锄头、镰刀等农具,以及储存稻谷、麦子的大缸,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条兼作桌子和椅子的长条板凳。他把几册码列的书陈列在长凳上,把几本文学书籍放在在褥子底下,白天种地,只有到了晚上才能读点书。

  “所以啊,你们读书就要读出点名堂出来。”赵弘生教授如此感慨道。

  顾秋风听了,不由得一阵唏嘘,老教授的故事,也太励志了吧!

  想想看,昔日一个躬耕于农亩的年轻人,却一步步地成为了今日的学术大牛,这样的故事,恐怕只有小说才敢写啊!

  “七八年,灰复高考后,我考入了苏洲大学外果语言文学系,本来,我是想按部就班地在苏大外文系好好读书的,基础英语之类的课程虽然有点繁琐,但我深知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也就认认真真地学下去了。那时候,我心里有一个长期目标,便是做英诗中译的工作。”

  随着赵弘生教授将自己昔日的过往徐徐道来,顾秋风等人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筷子也放下了,思绪跟随着老教授,渐渐飘远……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