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7章 人物形象、艺术技巧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辐化朵落。

  “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

  这清楚地说明了孔尚任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孔尚任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他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孔尚任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这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星拟失了。”终于露出其坚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阮大铖的形象。

  《余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琉觉,将五十年兴王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孔尚任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