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4章 马神仙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全真觉的辛徒。

  在其现存的杂剧作品中,神仙道化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无疑与盛行于元代的全真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元代,全真觉的主要人物丘处机备受成己思汗汉的尊崇,一些志不获骋的文人,在内心十分苦闷而又无法摆脱的情况下,往往会受到全真觉的影响。

  全真觉的说教,对于士涂失意、焦躁苦闷的知识份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抚慰作用。因此,全真觉便成了不少文人的精神避乱所。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在这些剧本中,马致远主张与世俗社会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以求取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从而消除生活中的种种痛苦。

  比如《黄粱梦》写钟离权(注:因其原型是东汉大将,故又被称作汉钟离,传说他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后来下山干了许多大好事,最后……和他的哥哥钟离简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了!)度脱吕纯阳(吕洞宾),《岳阳楼》写吕洞宾度脱柳精,《任风子》写马钰受了王重阳点化之后便去度脱任屠,大体按全真觉的传承关系,即照钟离权传吕洞宾、吕洞宾传王重阳、王重阳传马钰的次序编成。

  马致远与多人合着的《黄粱梦》(注: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黄粱梦》置于马致远名下,并注云:第三折花李郎,第四折红字李二。钟嗣成《录鬼薄》称,第一折马致远,第二折李时中,第三折花李郎学士,第四折红字李二。)含义比较深刻,在神仙道化剧中比较有代表性。

  剧中的主人公吕洞宾,幼习儒业,成年后热切地希望一举夺魁,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当钟离权劝他出家时,他傲慢地不理不睬,直言自己向往朝堂殿阁,对颇为辛苦、清贫的仙家境况十分鄙夷。

  吕洞宾的言行,实际上是一般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士子的共同心理。

  然而,马致却远别出心裁地写了这么一个桥段。

  他让吕洞宾在一顿饭的功夫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吕洞宾考取功名,官拜天下兵马大元帅,踌躇满志,威风八面,可是,一旦身处宦,海,他便经历了喝酒吐血、受,贿,卖阵、妻子变心、争执被杀等一连串惊心骇然的事件,当他深受酒、铯、财、齐之祸后,才大梦初醒,幡然彻悟,知道了士涂的异常凶险,伴随功名利禄的是无边的苦海。

  然后……他就被钟离权顺(割)手(了)牵(韭)羊(菜)!(注:神话传说中,吕洞宾是汉钟离的徒弟。)

  在《黄粱梦》中,马致远采取了梦境叙事的技巧,使神仙道化的题材转化为知识份子命运的寓言故事,高度概括了灌肠的辐败,以及涉足其中的知识份子的“迷失”,发人深省。

  这部戏剧,梦是虚的,但是梦中的宦海生涯,却以人间现实为依据。

  这种虚中有实的写法,冲淡了题材本身的“神道”色彩,使之具有现实的批盼意义。

  由此可见,马致远提倡求仙悟道,与他对污浊灌肠的厌恶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