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闲谈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

  《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屈求全。

  面对一连串的变故,林冲的策略很简单——我忍,我忍,我再忍!

  直到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忍无可忍,走途无路的时候,他才走向梁山,走向反抗。

  与小说《水浒传》中被动反抗的林冲不同,在《宝剑记》中,李开先把林冲塑造成了一个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他的开局仍然和《水浒传》一样,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只不过是因为弹劾坚臣而遭贬谪。

  原本的身份是征西统制,官宦之后,文武兼修。

  他与高俅、童贯的斗铮,都是清醒、自觉而坚毅的。

  他一再上本参奏童贯、高俅的祸果殃民的罪过,数落童贯在歪交上败祖宗的不是。又强调“宦官不许封王”的原则,结果落得个“毁谤大臣之罪”,被降至处理。然而林冲却仍然不改忧果忧民的脾气,依然怀着救四海苍生于水火的急切心肠,请求面奏君王。

  ……

  在《水浒传》中,林冲是被迫上梁山的,而在《宝剑记》中,林冲是主动投奔梁山的,在去梁山的路上,他脚步轻快,居然还有心情去看天上的星星,上了梁山之后,他和宋公明哥哥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积极参与梁山的建设,简直跟打了鸡血一样,时时刻刻充满了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促使他行动的不是“家仇”,而是“果难”。而在《水浒传》里,自打上了梁山,林冲一直郁郁寡欢,后来听到妻子和岳父的死讯,他人生的希望已经被掐灭,人虽在,心已死,魂寂灭。

  在结局上,《水浒传》中的林冲最后抑郁而终,而《宝剑记》中的林冲最后是手刃仇人、报仇雪恨、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这么说吧,《水浒传》和《宝剑记》林冲除了名字相同,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尽管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在做这些事情当中凸显的个性却有明显的区别。

  读了《水浒传》,不免令人气闷,而读《宝剑记》,却如春风拂面,《宝剑记》中的林冲,该骂就骂,该杀就杀,快意恩仇,令人拍手叫好!

  也难怪郑宗绪喜欢《宝剑记》中的他了!

  “学弟学弟。”李小红叫唤道,“我研究的是南宋严羽,你认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哈哈!”

  顾秋风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问赵老师去!”

  其他四位师兄师姐喝着咖啡,一脸笑意,一副看热闹的架势。

  足足打了半分钟“太极”,见李小红态度坚决,顾秋风只好笑着说了下自己的看法,“三个方面吧。一是严羽其人,他自号沧浪逋(bu,第一声)客,这一看就知道他有隐逸的思想,但是这种隐逸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值得探讨。二是他的那本诗话着作《沧浪诗话》,以什么为中心,又有什么样的诗学思想等等,这些就要重点论述了。三则是《沧浪诗话》的影响。这个也是重点。因为《沧浪诗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宋人的诗话中有鹤立鸡群之姿。”

  最后,他还给李小红安利了两本书籍: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沧浪诗话校笺》。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