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三位老板你选谁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庞统回荆州见刘备,具说庞统之才,刘备这时候才说什么“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张飞又呈上鲁肃的推荐信,刘备看完,正逢诸葛亮巡视荆南四郡归来,又把庞统夸了一通,刘备便来了一出降阶请罪的戏码,还说:“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于是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虽然最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个笑话,他用人也是要看颜值的,当初在卧龙岗上,诸葛亮一出场的形象就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试想,如果诸葛亮是以一个山野村夫的形象登场,刘备哪能看得上他?”

  顿了顿,顾秋风又道,“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投奔谁谁倒霉,每一回辛辛苦苦积攒的力量转手就被曹操打的支离破碎,这里面固然有时势使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用人方略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这就是你不去“投奔”刘备的原因?”吴刚笑道。

  “对。”顾秋风点了点头。

  郑宗绪问道:“那你为啥不去“投奔”孙权呢?”

  顾秋风想喝口咖啡再接着说下去,可是想了想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便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道:“魏蜀吴三国,吴国的憋病其实是最严重的,所谓“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张、朱、陆、顾四姓,长期操纵了吴国的军正大券,比如吴郡陆氏,一门前后就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南朝的门阀制度是怎么来的?它的雏形就是孙吴时代江南的这些世家大族,这也就造成了,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如果我去“投奔”孙权,像丞相、尚书、三公、大将军这类显赫的职位,根本就轮不到我头上,我还过去干嘛嘞?孙吴的体至内部,混的还不错的外来人,恐怕就数诸葛亮他大哥诸葛瑾一个人了。”

  非要类比的话,在孙吴做官,其实跟战国时代的楚国做官差不多。

  战国时代,各果经过变法后,虽然也起用平民做官,如申不害、蔺相如都出身低微,不过普遍的情况仍然是由宗室、同姓或者大族担任要职,齐国是诸田,楚国是屈、景、昭三族。

  以楚国为例,令尹、左尹、右尹、左徒、右徒、上柱国、大司马、左司马、右司马……这类职位,非芈姓公族不得担任,外来的士人,哪怕再有才能,一生能混到的最高职位不过县尹(县令),爵位充其量也就下大夫而已。

  试想,有才能、欲垂功名于史册的士人,谁稀罕一个小小县尹的职位?

  “小机灵鬼”张仪为啥在楚国混不下去?

  一是他一介布衣之士,由于被楚国令尹的门客污蔑窃玉,拘起来吊打了几百下,“臭”名远扬,没有人敢拼着得罪令尹的风险,给予他一个职位。

  二是即便待在楚国,他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再说了,孙权拔擢的那几个士人,哪一个有好下场?”

  回想完毕,顾秋风暗暗嘀咕。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