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7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亮活活气死。

  历史上,鲁肃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物,孙权也将他比为为光武帝刘秀建策创立东汉的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但他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一个老实巴交、窝囊无用的低能儿。

  《华阳国志》等史书载张飞礼敬文士、智勇兼具,甚至写得一手好字,不是小说中的偶尔“粗中有细”的嗜酒莽撞的粗豪武夫。

  另外,把督邮捆起来,痛打二百杖的是刘备,《三国志·先主传》有明文记载,“先主……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弃官亡命。”小说中则将鞭打督邮的事遗置给了张飞。

  斩华雄的是孙坚,移置给了关羽。

  单刀赴会者是鲁肃,关羽在此事中表现狼狈,小说完全掉了个头。

  ……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引人入胜的情节等大多是作者虚构的。

  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在处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小说对史事的改动和虚构,有利于表现拥刘反曹的倾向,更有利于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比如,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出神入化的篇章,这一战事,史书记载十分简略。

  《三国志·周瑜传》:“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倾之,烟炎张天。”

  《江表传》:“火烈风猛,往船如箭。”

  ……

  然而,罗贯中却前前后后“水”了十多回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庞统西山夜读、连环计、苦肉计、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道等,将这一战役写得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

  试想,如果全据正史,赤壁之下的那把大火,焉能光耀千古?

  这中间,五位师兄师姐还兴致勃勃地说起了《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等他(她)们说完,顾秋风让五个人想象这样一种情况。

  没有过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巧借东风、智算华容道,没玩过空城计的诸葛亮会是什么样?

  没有斩过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不曾单刀赴会的关羽会是怎么样?

  同样的,如没有曹操中计杀蔡瑁、张允却死不认错,反加蔡、张怠慢军法的罪名,没有“吾梦中好,杀,人”、“借汝人头一用”、“汝,妻,子,我养之”等行为,他在人们心目中是否还坏得那么“绝”?

  到了最后,顾秋风又给五位师兄师姐说了下《三国演义》在处理历史和虚构上取得的成就。

  它作为历史小说却承担起了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人泯群众对其历史真实性没有丝毫怀疑,提到三国史事、三国英雄宁信《三国演义》,而不管正史。一些研究者也曾把书中虚构的内容误以为真。

  这种“假作真时真亦假”,正显示出其作为历史演义小说无与伦比的成就。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