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1章 选定方向(提前发求订阅)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只不过有些词的意蕴晦涩难解。总体上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二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

  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但是,它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灭亡以后,杨缵、张枢、周密、陈允平、李彭老、李莱老、王沂孙、施岳、仇远和张炎等十四位折江籍的词人,曾经五次聚会,他们以南宋的都城临安为活动中心,结社唱和,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等物,倾诉王果之痛,寄托王果之恨,颇有种“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气节,展现了明组的尊严,这是什么?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爱果逐一。

  尤其是明组荧雄文天祥,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明组的尊严和志气,更是给辉煌的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在总体的成就上,前人对这些词人的评价甚高。

  比如王沂孙词,清代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简直推崇备至。

  【“词法莫密于清针,词理莫深于少游,词笔莫超于白石,词品莫高于碧山,皆圣于词者。”“词有碧山,而词乃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刘辰翁词及时展现时代巨变的“词史”般的创作精神,在宋末遗民词人群中独树一帜。所谓“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蒋捷词笃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张炎词及其《词源》一书,对后世的词学影响更大,至清代,浙西词派更是奉他和姜夔二人的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

  这些,就是顾秋风喜欢宋末词坛的原因。

  “嗯。”

  郑宗绪点点头,道:“这个的研究范围就小了很多,不过要看的东西也不少。”

  “这两边的书架上,就有好几本关于宋末词坛的书。”施文秀道,“以后你可有得忙活了。”

  顾秋风往两边扫了几眼,半开玩笑地道:“这上面的书,我当……基本上都看过。”

  “嚯,好大的口气!”

  却是李小红惊呼一声,“我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这上面的书才看了一半,你才大一,就敢说自己基本上看过了?”

  “他这是在开玩笑,你怎么还当真了?”孔泽貌似在打圆场,实际上,此刻,他心里已经不大喜欢这个刚入门的“新人”了。

  搞学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好高骛远、净说大话、瞎吹牛哔……爽是爽,可是你考虑牛的感受没?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高看你一眼?

  好吧……就算你基本上都看过了,而我才看了几本,那么问题来了,我为啥是研究生,而你只是一个大一的萌新?

  年轻的菜鸟,务实点吧!

  与孔泽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郑宗绪。

  小伙子,别吹牛哔了!

  我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算是一口气嚼完二十八片炫迈牛哔糖,也不敢这么说话啊!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