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只怪当时太年少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牛,但是在一所和你本科院校差不多甚至低一个档次的学校执教,也是可以报考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往往报考这种大牛的研究生的人数和最终的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估计和国考的报录比有的一拼。

  吞吐了几口云雾,周怀明突然拿起烟盒,朝顾秋风示意了一下,问道:“抽烟吗?”

  “不抽。”顾秋风摆摆手,笑道:“谢谢周教授。”

  有了这个小插曲,两个人接下来的谈话就更加愉快了。

  往往一个话题没聊多久就回到了诗词上面。

  比如,周怀明问:“《青玉案》这个词牌名是怎么来的啊?”

  顾秋风几乎是脱口而出:“《青玉案》调名取自汉代张衡《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宋代常见的词牌名《贺新郎》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就不常见了?”

  “并不是不常见了。”顾秋风道,“而是《贺新郎》又名《金缕曲》、《金缕歌》、《贺新凉》。殆因宋代叶梦得词有“唱金缕”之句,故名。”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你怎么看?”

  “这句话说的是……”

  两人从宋代“江西诗派”黄庭坚聊到清初的“阳羡词派”陈维崧、“浙西词派”朱彝尊、“常州词派”张惠言,又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聊到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越说兴趣越浓,以至于连高三学生下晚自习的铃声都给忽视了……

  最后还是陶校长匆匆赶过来,出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你们聊什么呢,这么兴奋,学生都下晚自习了。”

  周怀明如梦初醒,“小顾,不好意思,耽误你回家了。”

  啥?

  我啥时候成小顾了?

  宿舍的那帮家伙都称我为“老顾”诶!

  “没事。”顾秋风很快就反应过来,“我家离学校不远,二十分钟就能到。”

  “老陶啊。”周怀明看向陶校长,意味深长地道:“这个学生不简单。”

  “哈哈哈!”陶校长又笑成了弥勒佛,“那还用说,他是我们县去年的文科状元呢。”

  此时此刻,顾秋风正沉浸在周怀明对陶校长的那一声称呼中。

  老陶……

  “陶校长,周教授,那我这就走了。”反应过来后,他连忙向两人道别。

  “嗯。”陶校长点了点头。

  周怀明起身送顾秋风至门口,“路上慢点。”

  这可让顾秋风受宠若惊,连忙让周怀明留步,然后……火速离开现场。

  出了行政楼,外面一片漆黑,空荡寂静,甚至连学校里的路灯都熄灭了,先前灯火通明的高三教学楼已经被无边的夜幕所包围,只能看见一个黑漆漆的轮廓。

  借助府河对岸映射过来的霓虹灯光,顾秋风一路向学校西门走去。

  路过曾经和万友超“交锋”的操场,一阵寒风吹来,尽管穿着厚实的衣服,他依然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

  将冻得冰冷的双手插进兜里,望了一眼操场,顾秋风用细若蚊讷的声音叹息道:“只怪当时太年少啊!”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