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脉_初唐大农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着,这是你为了夏国的各个产业免税,和找更多的廉价工人的一种手段?”李世民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之后道。

  “没错,这就是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能够帮你迅速发展出几个产出巨大的口岸城市,你是拒绝呢?还是答应呢?”于秋丝毫不遮掩的笑道。

  夏国产出的东西再好,它也地处中原腹心,将所有产品的生产基地都放在夏国,那么,原材料运进来,再从夏国将这些原材料做成的商品运输出去的时候,就会增加很多的运输成本,尤其是重货和大物件。

  所以,于秋才耗巨资,在长江的出海口,打造上港经济特区,与岭南冯盎交好,合作很多项目。

  现在,夏国的工人逐渐成长起来了,已经不满足于过往的那些卖力气赚钱的活计了,甚至都不满足于现在的收入了。

  所以,一些低端的,附加值少的,只是用来解决就业问题的产业,就可以放在其它地方去做了。

  分散的扩大产业,能够让更多的人走上管理岗位,获得更高的收入,增加各个集团的营收。

  比如,将各种食品,药品厂,直接开在与西南和吐蕃交界的巂州,那么,那边产出来的原材料,就不需要往返夏国近万里的运输,还能免税,还能在生产环节,大量使用更加廉价的巂州本地劳工。

  同样,如果将销售往西北地区,甚至邻近的几个西域国家的布料,皮货等等的工厂,直接放在朝廷在吐谷浑旧地设的宁州,那可是能省去陆地上来回几千里的运输,其中的成本,人力,税收,能节省多少?

  更远的,如交州,新州,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可以说,李唐的经济特区一旦按照于秋的要求设立起来,夏国各个集团的盈利,至少会陡增一倍以上。

  而李唐,则是因为有这些集团产业的投资,得到七个经济繁荣,而且基础建设不断因为商贸的发达,人口的集中,而完备的大都市,是两利的局面。

  “我,答应。”

  李世民回答了于秋之后,面带恳求之色的看向了李渊。

  因为他知道,一旦朝廷这么做了,未来,也会走上一条和夏国一样,经济腾飞的道路。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