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六章、利器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路却迢递漫长,而且有一段时间,似乎完全看不到曙光所在。

  主要是这年月的铸造技术太过原始,在金属工艺达到一定水平之前,造火枪就是天方夜谭。不要以为磨出根空心铁管来有多容易,以当时的工艺,哪怕千锤百炼,也难以保证管壁均匀,则一旦纳入火药、铁丸,尝试施放,九成九可能卡壳乃至炸膛。再者说了,以裴该如今的财力,也不可能搞大规模、长时间的试验,利用研发火枪来同时改良铸造工艺啊。

  更别说对于金属工艺,他完全是门外汉,就连巧匠徐渝徐子垠知道的也并不比他多——徐渝擅长的是工程器械,终非铸铁锻钢。

  难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先用竹子搞突火枪?那玩意儿有啥威力了,就算搞出来,又有多大意义?

  造枪烦难,造炮其实要简单多了,只要炮管壁足够厚实,就可以把炸膛的危险性压缩得很低。然而,若以铜铸炮,裴该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铜来——关中可采之铜,前汉就已经开采殆尽了,徐州之铜产量也有限,而且千里迢迢的,运输同样是大问题;若以铁铸炮,耗费更巨,即便裴该也玩儿不大起,再者铁炮过于沉重,恐怕只能用来守城,而很难随军调动。

  守城战,裴该有各种相对简单的器械可用,有必要再安置几门铁炮吗?

  裴该反复思忖,不禁慨然而叹:我还是地盘儿太小,兜里没钱啊。若得半个天下,倾尽府库,假以时日,我不信最原始的火枪、火炮造不出来!

  但是很快他就灵光一闪,心说大炮造不起,不如我造小炮吧——虎蹲那玩意儿耗费应该就不怎么大。

  虎蹲炮产生于明代中叶,是中国所独有的小型前膛炮种。当时论火器制造,其实明朝已经落后于西欧了,需用大型炮,半数是前代遗留下来的旧货,半数是向“佛朗机”(西班牙、葡萄牙)外购的,故此即以“佛朗机”为名。当时的大炮同样只能用以驻守城塞,调动不便,故此便有部分将领自主改良便于携带的小型炮——虎蹲因运而生,据说是戚继光搞出来的,用以破倭、退鞑。

  虎蹲炮很轻便,最小的长不过二尺余,炮膛直径两寸,重三十六斤,也就是说,一名壮汉即可抱持而行,都不必要用马车运。当然啦,后世某些影视作品中,有用人抱着虎蹲炮发射,且发且前的,完全是扯淡,那玩意儿即便威力再小,后座力也不是独自一人可当的。理论上虎蹲炮前有支架,使炮口抬高,后有铁环,必须用铁钉固定在地上,才可发射——刘骥所见有一晋卒在炮后挥舞大锤,就是在固定炮尾。

  裴该新造的这种虎蹲炮,长近四尺,炮膛径三寸——晋代尺度,比明代略小——重四十六斤(大概等于后世二十公斤),其上有两个小小的把手,行进时可命两名士卒左右抬持。

  说虎蹲炮是战场利器,关键不在于轻便易携,而在于跟普通大炮用弹不同。虎蹲不用单一炮弹,而用散弹,不仅仅铁丸、铅丸,哪怕塞进一堆碎石子儿,照样可以发射伤敌。当然啦,这样的小炮,用这样的炮弹,射程和威力就很有限了,就裴该目前的测试,最高却敌距离是五十步,五十步后,弹丸就全都啃泥去了。

  然而散弹可以一打一大片,近距离覆盖面积很广,所以虎蹲是不能用来守城的,却是临阵对敌的利器。据说戚家军最盛时,每五十人便置一门虎蹲,裴该暂时还没那么奢侈,也来不及训练更多的炮手,因而目前仅仅造出来七门,全都置于了中阵之前……

  .。m.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