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 各方反应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驿务联系,下又设驿夫驿马以及捷报处,收发往来公文和军事情报。

  清代的通信时限达到了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在此之前,一个昼夜最多跑四百里、五百里,而清朝的马递传送公文,最快可达一昼夜六百里至八百里。

  清代的驿站比明朝更为普遍,尤其在一些边远县级地区,新设了“县递”。这种邮递在县间通信,弥补了干线驿站的不足。

  县递不是正规的驿站,但备有通信马匹,起着驿站的作用,因为有了县递的补充,清朝全国邮驿事业比前朝更加发达。

  雍正建立军机处以后,清朝的邮驿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军机处可以直接下发皇帝的上谕或诏令。有时候这些上谕不经外廷内阁处理,由军机处直接交给兵部的捷报处发给驿站向下驰递。

  这些重要的文书上面常常书有“马上飞递”的字样,表明其为急递文书。有的要求时限更紧,直接写上“六百里加急”,甚至有的要求“飞折八百里驿递”者,这样的方式,既能保密又可以高效。

  如今这样的形势下,额勒登保知道,如果不动用八百里加急,西南危矣!

  安顺府,永宁州。

  为了便与指挥协调各方,王阿从把大本营从镇宁州迁到了此处。

  遵义兵马调动的消息同样传到了这里,听到桑鸿升的汇报后,王阿从顿时笑了笑,说道:“军师,那位明王终于动了,如此一来,咱们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了。”

  “是啊,只是那位明王一动,咱们的势头怕是要被压下去了。”桑鸿升闻言也是笑着应道。

  听到桑鸿升说的话,王阿从顿时有些不服气,露出有些小女人的模样撇了撇嘴说道:“咱们也不差,到时候谁压谁还不一定呢。”

  南笼义军在学着遵义红旗军那样进行了土改后,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在元帅李阿六的率领下,义军不但打退了广西、云南官军联军。

  更是在广西的西隆州、亚稿寨和云南的罗平、平彝、师宗等地的各族百姓响应下,一举占领了这些地方。

  不但解了南笼义军的困境,而且势头正盛,如果内部不再出问题的话,或许能成事。

  但是桑鸿升也知道,他们这支军队局限性太大,如今才刚站稳脚跟,就已经有了内斗的趋势了。虽能有一时势头之盛,但是不会长久。

  不过桑鸿升始终是个汉人,在这里多说无益,如何抉择还是在王阿从手上,他只能私下给出参考意见。

  想到这儿,桑鸿升趁着没有外人在,便拱了拱手问道:“那件事不知皇仙娘娘考虑得如何?”

  “再等一等吧。”王阿从闻言抿了抿嘴,犹豫了一下后说道:“如今咱们双方内部都还不稳,贸然合并隐患无穷,到时可能还会给官军可乘之机。”

  桑鸿升闻言一想也是,有些事情急不得,只能先合作看看。

  外界的反应黎汉明还不知道,他调兵遣将肯定是瞒不住有心人的,他也没打算隐瞒。

  不过针对外界的反应,黎汉明也早早的就做好了相应的安排,既然瞒不住,就只能在消息传出去后想办法补救了。

  在各师离开后,军营顿时空了大半,不过还没完全空下来,除了从旧军各军中自愿进入军营参加训练的将士外,黎汉明还从各地招募了一些青壮,凑足了一万五千人继续在军营训练。

  此外,自从黎汉明让夏文炯把《博物新编》刊印下发给各县、乡书院学子后,吸引了一百余学子前来,黎汉明也一并把他们安排在了军营。

  加上先前黎恺从各地招募来的学子,除了一部分进入军中了外,剩余的一百余人也还留在这里。

  这不到三百人的学子,就是黎汉明培育的种子,他几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见解,都已经教授给他们了。

  不过教育始终是个漫长的额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所以在军事政事都安排妥当后,黎汉明便一头扎进了培养学子的任务中。

  直到七月十二这天,黎汉明收到了刘阿蛮的传信,先生们快到了.........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