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5章(4000字,二合一)_重生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倍的情况,更别说超额认购100倍了。偶尔出现一两次例外,也大都是因为新股的总市值很小,导致发行新股的比例也很小,才会出现极端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东方研究院的募资总额高达415亿港币,就算只有10%面向普通投资者,也依旧有亿港币。而就算这个资金规模,实际上也已经能稳稳排进港股年度十大IPO的行列了。

  但东方研究院显然是一个异类,首先它自身的财务数据就非常出色!根据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上一个财政年度,企业的年营收总额高达1000亿港币(128亿美元),税前利润为255亿港币。

  也就是说东方研究院的市盈率仅为11倍左右,且不说远低于高科技股通常15倍、20倍的高市盈率,甚至都低于港股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倍。

  更何况这个盈利水平,还是在东方研究院高达28%的研发投入强度下取得的。研发投入强度是指企业年投入科研经费,占全部营收总额的比例。

  另一个时空中的华为公司,为什么能成长到让美国政府都感到担忧的程度?这是华为用长期不断的巨额研发投入换来的,科技创新是容不得一点弄虚作假的!

  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华为以113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排在全球第五,中国第一,已经超过了英特尔(109亿欧元)和苹果(97亿欧元)。要知道中国企业历来被称为价格屠夫,利润率远没有欧美同行那么高。

  华为可以说几乎把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了研发上面。再加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比欧美发达国家低许多。欧美同行雇一个科研人员的钱,华为能雇到两个甚至更多的科研民工。所以最终能在技术上反超欧美同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如果说最初那几年,东方研究院还能靠李轩的金手指来实行飞速成长,那么公司现在不但保持住了自己在芯片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在液晶、移动通信等其他领域多面开花,靠的则完全是不惜成本的研发投入。

  以东方研究院28%的研发投入强度来计算,公司全年的研发经费高达280亿港币。更何况东方研究院的大部分研发人员都位于亚洲,和另一个时空中的华为一样,在与欧美同行竞争时还能在劳动力成本上获得巨大优势。

  在这样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之下,东方研究院从1986年以来,已经连续六年每年报批的新专利数量超过500件,更是在1990年第一次以全年申请新专利1047件的惊人数字,力压东芝、日立、佳能等日本企业,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科技企业。

  而今年的头三个月,东方研究院获批的专利已经达到443件,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