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一十五章 悬缺_一介布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又有几个能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呢?

  同门之谊?

  圣人教诲?

  最终都敌不过四个字。

  那就是“功名利禄”!

  想要往上爬,就要懂得审时度势。

  如果仍然如愣头青一般,做事不经考虑,全靠一腔热血,那么非但仕途到此为止,恐怕乌纱帽连同那颗项上人头,也会一同落地!

  人生在世,大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所谓树倒猢狲散,就是这个道理。

  强盛时,自有无数人依附。

  可若一旦败落,那么所有人都会弃之而去,没有趁势推上一把,已经是足见良心了。

  这就是人心。

  不止是这个世道,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人心的凉薄,从来都没有变过。

  当然,说是凉薄,也未必确切,与其说是凉薄,不如说是懦弱。

  他们害怕已经得到的一切化为乌有,更怕脖子上的那颗脑袋遭受牵连落地。

  所以饶是儒家官员,也全都沉默了。

  方丞之死,所有人都存有质疑,可却没人再敢去追究。

  因为这背后恐怕牵扯着文帝,追究下去,那就是与皇权作对!

  谁有这个胆子?

  没人有这个胆子。

  有胆子的早就被抓起来了。

  等待他们的,恐怕也将是灭亡!

  三日后,方丞出殡,即使文帝“胸襟大度”,没有计较方丞乃是一介罪臣,仍然下旨太常寺,要以内阁首辅应有的殡葬制度为方丞出殡,出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可沿途却是冷冷清清,既不见官僚送行,亦不见百姓痛哭。

  做官儿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令人唏嘘。

  遥想东晋那位老相,二者却是难以拿来相提并论。

  十日后。

  关在天牢的数十名铁杆方党,被判处秋后问斩。

  这其中多半都是御史言官,他们为搏清名,宁肯一死,可真到了要死的时候,却是多半都吓得尿了裤子。

  不过也不是没有视死如归的汉子,赵简卿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年轻的言官,望着那些跪在牢门口,痛哭流涕,大声求饶的同僚们,面露不齿之色,说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我等抗争权臣,怎料君父昏庸,不诛权臣,反杀忠臣,立于如此朝廷,为如此君父效忠,那便一死何妨!”

  这句话不知怎地传了出去,被史官所记录。

  恐怕到了后世,这名不经传的赵简卿,便会因为这句话,被世人认为是个不畏权贵、视死如归的忠臣楷模。

  文帝得知,勃然大怒,可史官的骨头,比言官还硬,写下去的字,必不会改,所以他只能将怒火宣泄在赵简卿的身上。

  就在赵简卿说出那番话的次日,他便被转押到镇抚司,等再拖出来时,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浑身上下没有了一块好地方,面容都是扭曲着的,想来是遭受了极致的痛苦而死去。

  而负责折磨杀死赵简卿的镇抚司指挥同知庞贯,随后便被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