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传武崩了_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京城的朱传武收到这封信。

  “朱传文,你大爷的!”一声带着纯正京味儿的怒吼从朱传武的房间里传出,费尽心思学了快一年的日语,又让我学德语,朱传武心态崩了。

  ……

  镶嵌着“飞轮”标志的中东铁路路徽高高悬挂,这是冰城铁路局的标识,不过现在改名叫北满铁路局了。

  铁路局位于冰城最为核心的位置,乃至于整个冰城的建设,都和这个铁路局分不开关系,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个大城市的人力奇迹。

  1898年6月,铁路局由海参崴迁至冰城,作为冰城建设最为关键的部门,它的存在是为了便于直接领导整个中东铁路的建设工作。

  同时,铁路局的到来,也确定了冰城为中东铁路的总埠,往后便是更多的俄国人纷纷来到,一开始,都是大批的俄国筑路工程师、勘查专家、气象专家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之后在沙俄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下,俄国的商人、农民、工匠、革命者、流亡贵族和冒险家也接踵而至,成了如今的局面。

  “阿先卡局长,您好我是朱传文。”

  “我听过你,顾问先生。”阿先卡正穿着制服,在屋子里喝着伏特加,因为一进门,朱传文就闻到了这浓烈的酒精味道。

  “您喊我名字就行,阿先卡局长,我想建设一条30里长的窄轨铁路想搭接在满洲支线上,不知可不可行呢?”朱传文单刀直入的问道。

  同时一根1斤重金条就出现在阿先卡的面前。

  阿先卡熟套的将金条装进自己的柜子里,“可以是可以,但是不知道朱先生有没有工程建设的需要呢?我们北满铁路局可是有着中东铁路的建设的经验。”

  “不知道这个费用?”

  “这个可以等我们的技术人员核算一下,朱先生需要我们帮你勘查吗?”

  朱传文又想着让俄国人修铁路还是算了,这价格都不知道要乘以几。洋人很是热衷于为清国修建铁路,因为不止铁路建设能挣一笔,往后的运营也能源源不断的挣钱。

  在打听到往后只需要购买些俄国标准轴距的货车车厢,然后从铁路局租用火车头运到冰城,按次掏运费之后,朱传文完全放下心来。

  只要窄轨的铁路修出来,这煤运出来,就有着不断的小钱钱,再投入到其他的项目中去。

  在一根金条的开路之下,阿先卡局长专门安排自己的秘书陪同朱传文办理了相关的文件,朱传文拿着文件回到汉耀面粉厂的办公室,计算起了的自己现在的钱。

  从王家得来的18万两现在剩了10万两多,这几个月面粉厂的收益基本上还在投入,预计得到今年7月份,也就是从下个月开始,刨去建设工人集中家属区,才有着每个月4800两的收益。

  所以这10万两到底够不够修筑从小青山牧场到南满支线的铁路呢?

  朱传文心里还是没底,俄国人的勘测队他是不敢用,首先不说造价上的差别,单是俄国人对这工程的负责的态度就让他有所怀疑。

  这时他的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人。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