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和亲的新境界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高藏,在殿中放一把火,竟然同归于尽。

  消息传来,李世民大悦,下旨更高丽为平州,李世绩暂代平州刺史之职,更着人手安排,准备派遣官吏,入辽东抚境安民。

  “父皇之旨下后,朝中还有几个老臣一个劲儿地上谏,道是攻而不取,应扶立高建武后人为王,方是我皇朝之气象。”李治对卢鸿讲完,又接着抱怨道。

  卢鸿一哂。事实上在攻取高丽之初,便对如何安置后续之事,有过争议。尤其各家学刊了,比之报纸与杂谈,更为热烈。许多持腐儒之见的名流之辈,大放阙词,更拿出当年管仲霸齐桓的例子来,说得有模有样。

  后来卢鸿也偷偷派人做了点手脚,指点一二。结果官报连篇累椟全是报道盖苏文如何残暴逆施,高丽百姓如何饱受欺凌,凄惨无比。各地百姓心向大唐,盼着能受到大唐庇护,便如旱苗望雨一般。更有高丽百姓,上万民书,请大唐直接置府化民,将万千子民,永置于大唐名下。那写着各种名字、按了各种手印的万民书给回京述职的卢占臣直接带到了朝堂之上,弄得一众清流哑口无言。

  既然是顺应了民意,事就好办多了。李世绩暂领刺史后,大军也未回返,而是暂驻当地,待来年再返归程。

  “父皇很高兴这一段报纸的作用,连道民心可用,民意可用。只是…”李治迟疑说道:“高丽虽然已经平定,可是,庶子大人,你说咱们大军好容易跑这一趟,若容那百济还在边上捣乱,总是心有不甘。只是这次百济又是助粮,又是出兵地,却是不好下手呢。”

  卢鸿心中暗笑,李治现在已然大有进步,但这等事上,知道如何把利益摆在所谓道德前边。只是估计那外阁也没有能给弄出来个合适的方案来,才让李治一时想不到办法。

  “那不知太子殿下,有何打算呢?”卢鸿问道。

  李治有些诅丧地道:“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外阁倒也有几个建议,就是都不太合适。”

  卢鸿道:“此事无论如何,现在也不可为。大军在外将近一年,兵力已疲,不宜再战。何况太子也言道,百济道义上并无太多可指责之处,真要硬以势压人,难免出现反弹。尤其现在高丽境内怕也未能完全安定,实在不便急着再图谋百济。”

  李治道:“那…咱们便全无办法了么?”

  卢鸿笑着道:“虽然现在不便下手,做些准备总是行地。一则将报坊开过几家去,最好连书院、义学也弄几处,不管是平州还是百济新罗,总要让民众识汉字、习汉话,向往我大唐文化。不然,便是你打下来,民心未附,也总不是个万全之策。”

  停了一会,卢鸿又道:“此外,若图百济,不妨从新罗这边多用用脑子。想来高丽征讨新罗,土地占了也有不少。这一块,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