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_杨戬--人生长恨水长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病死,点化爱人爱子平步青云,登天升仙,那也是可想而知的事了。看看后来的沉香掀翻十八层地狱,而且没有受到他亲人朋友的一句责难,就知这种担心决不是无的放矢。

  人,总会因亲近而选择对错的标准,欲望之放纵,如果与切身利益有关,那么在利益相同的那一群人眼中,就会选择性失明,只见其利,不见其弊。

  由此可见,天条或许有不尽人情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却决不是沉香等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以为所有的罪恶,都是因这天条而来。将一切过错归之于律法,那原本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改天条,只是杨戬达成目标的手段——看重执守着的血缘之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一个司法天神,才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被人为拨高了的空洞标本。所以在我看来,就传统文化的思筹而言,杨戬的行事更近于法家,讲究手段,在通往既定目标的道路上冷酷寡恩,不惜一切。同时,他又不能和人间的君王划上任何形式的等号——有朋友曾说二哥象王者,博爱众生,这个意见,我也怎么也接受不了。不错,强势果敢,感情深沉,他性格中确有这些特点,但那与君王无关,更与博爱之心无关,相反,以君王拟之于杨戬,非但不是赞颂,而是一种贬低。

  杨戬是无双的国士,却不会是王者。王者统筹一切,将利益置于首位,唐太宗造福天下,开一代贞观之治,也无非天下是他的私产。却唯有国士,才会将信念视为此生的最重。世人皆欲杀又如何?心力之所系,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其犹未悔。

  天下公义,并非一成不变,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孰知其对错?而对信念的坚守,却是国士之所以堪称国士的理由。夷齐饿死首阳,并非不知纣之不仁,并非不知周之可取而代之。然则,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信念的坚持,使得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心甘情愿地化为祭品。易水萧萧,西行入秦,非不知此去永难回头,再也无从燕市放歌,击筑而乐了,同样,为了信念的坚持,却宁愿堵死一切的退路,不容自己有丝毫的犹豫徘徊。

  只为那一份执着,便不惜以身相殉,造福众生也好,不造福众人也好,那都不复重要,心之所安,虽死无悔,千百年后,仍能令人心折不已,为之动容。

  但问目的,不问手段,不求人知,必要时,连自己都可以从容地牺牲了去,只求信念可以达成,关爱的人可以平安喜乐。但能如是,生亦何求,死亦何苦?

  唯其如此,杨戬的固执和偏激,更显出他的孤傲性情。残缺往往是一种大美,温吐水般的温文尔雅,永远比不了激越的霸道强横。固然道家讲究反朴归真,但是,那种执着于质朴的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