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贤良的臣子_三国有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诈之辈,绝不可信任!

  但陶商毕竟有太平公子的君子之名,他若是愿意让刘协独自立政,并为刘协的今后设想,相助他钳制各路诸侯,则代表此子乃是当世少有的忠臣志士,那请刘协一定要想办法笼络住他。

  刘协当时就问贾诩,当如何笼络住陶商?但贾诩这老狐狸却没有直说,而是给了刘协一个锦囊,让他需要的时候再打开便是。

  这并不是贾诩在刘协的面前故意装高深,而是一种迂回的心理战术,让年仅十三岁的刘协在一种恍惚神秘的错觉下,感受到这个锦囊中是可以挽救汉室的妙计,从而对其深信不疑。

  到了范县之后,刘协打开了锦囊,贾诩果然在其中对天子言明,忠臣志士就一定要以高位置之,如此才能驱使他心甘情愿的为天家所用。

  另外贾诩还间接的点明了刘协,告诉他陶商本人乃是太原王氏之婿,皇甫嵩之徒,而其弟陶应也是王允的名誉弟子。

  王允和皇甫嵩的忠贞,在刘协心中是有印象的,

  再加上贾诩的故作神秘,弄的这孩子对此陶商的人格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深信下,刘协按照贾诩为他设计的路,准备敕封陶商为大将军。

  不过老狐狸终于还是有一点漏算之处。

  他的谏言,是想让刘协能够在众诸侯抵达范县的时候,再册封陶商为大将军,以便让此事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题是刘协毕竟只有十三岁,十三岁的少年比起将近五十岁的贾诩,最缺的就是沉稳。

  通俗点来讲,就是狗肚子里装不了二两香油。

  刘协憋不住,提前把事给露出来了。

  面对陶商的询问,刘协红着脸低头不说话。

  但陶商不用他回答,仅是通过表情也大概把个中之事猜的八九不离十。

  太平公子露出了一副无奈的表情,道:“陛下,臣不知道此事是不是陛下的主意,但陛下敕封臣为大将军,此事幸运的是臣,但以后受苦的人,却是陛下您自己啊。”

  刘协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朕给自己册封一个大将军出来,怎么还会受苦呢?这不是喜事么?

  “爱卿这话是什么意思,朕不甚明白。”

  陶商耐心为刘协解释道:“陛下,您若要立主于范县独自治政,眼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您可知道吗?”

  刘协闻言皱了皱眉,道:“是兵?”

  陶商使劲的摇了摇头,道:“不是啊!陛下又不需要上阵杀敌,要兵干什么!陛下你现在最缺的是钱!”

  刘协闻言又愣住了。

  朕缺钱吗?朕怎么不觉得?

  陶商掰着手指头对刘协一样一样的数道:“臣给陛下算算一年内的账本,陛下若是要在范县独立,日后必然得组建新朝,这臣工的俸禄和粮食,谁付账?陛下平日里的吃穿用度,谁付账?陛下现在没有宫殿居住,若是要修葺一座行宫用以居住和议事,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