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 人事布局彰显书记意志_权力之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就回去了。有几次,他都把卢辉、吕华等人秘密召集到北京,针对需要部署的工作在宾馆里讨论到半夜,甚至通宵。

  在最后敲定的干部调整方案中,彭长宜照顾了朱国庆的一些关系,但在重要岗位的人选上,还是以市委的意志为主导,这个权力,作为市委书记的彭长宜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之所以要照顾朱国庆,也是为了大局,于公于私,彭长宜都必须给他这个搭档一些面子,因为在去年夏天朱国庆就主张调整干部,就让彭长宜温柔地驳了回去,所以,看在他一年苦劳的份上,有些岗位上的人选,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但是,有一个岗位上的人选,彭长宜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把这个人调离了原单位,这个人就是广电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的李立。

  由于原来的广电局局长是从乡下调上来的镇党委书记,大凡干部调动都是遵循这么一个规律,年轻的时候去偏远的地方,然后逐步往城里来,最后等年龄大了,就会进城到来到一个市直单位,然后从这个单位退休。李立当然知道这个程序,他觊觎局长这个位置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前好几年,他就曾经跟丁一说过,让丁一帮他走江市长的后门,想当这个局长。当时江帆就曾经跟丁一说过:这个人太过机敏,不适合当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他还给丁一举过毛主席和警卫员同时遇到炸弹爆炸时的不同反应的例子,炸弹呼啸过来的时候,警卫员出于本能,纷纷卧倒,但这时主席他老人家反应却非常滞后,他根本就来不及卧倒,炸弹爆炸后他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所以江帆得出结论,主席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的一把手,是因为他考虑自己很少,考虑国家大事最多,警卫员之所以成为警卫员而成不了一把手,是因为他们反应太过机敏,作为国家和单位的一把手,必须要有临危不乱、沉着稳重的作风,那些见风使舵、哪边风硬就歪向那边的墙头草式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单位一把手的,谁也不会重用这样的人的。后来,丁一还跟彭长宜说起过这件事,彭长宜非常同意江帆对李立的评价。

  李立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年他预感到张怀要走下坡路的时候,就赶紧通过林岩靠近江帆,背离了张怀,来到广电局当了一名副局长,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来到广电局后一直没有动地方,无论是钟鸣义还是韩冰,都没有启用他,一干就是十年,这在亢州副科级干部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从去年开始,朱国庆就曾经跟彭长宜建议,让李立接任广电局局长的班,毕竟干了这么多年的副科级,怎么也该往上晋升一步了。

  所以,在这次讨论广电局领导班子一把手的时候,卢辉首先提议由宣传部一位年轻的副部长任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