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省长也无奈_权力之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这层意思。

  他承认在使用自己身边人的时候是保守了一些,但是也不失稳妥。

  前面就曾有省委书记几个大秘落马的教训,另外他也的确有意识的让关昊多接触一些基层工作。一年半后才将他任命为锦安市的市长。这次他早就得到消息说要离开京州,他也完全有时间突击提拔一批干部,这样做不但有悖组织原则,一个明显的后遗症就是这批人不会得到重用,甚至会遭到人们的非议。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事冻结。也可能还有廖书记不便说出的难言之隐吧。

  他理解老书记,也知道老书记的为人。

  许多人都对关昊这次没被提上来有微词,作为一个市长,在锦安最危机的时刻,他党政一肩挑,使锦安平稳过渡。

  理应这个书记就应该是他的,但是显然新的省委书记对原来省委书记提起来的人明显不信任。而且把自己曾经的秘书放在锦安,这样就形成了上任和现任省委书记的秘书扎堆工作的局面,这种局面本身就是难以融合的。

  付贵增上任后,急于想干事,想尽快拿出政绩,他把在西部地区的工作思路拿到京州省显然不合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号召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造纸林,用以提高农民收入。

  其实这两年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关昊也进行了尝试,如鼓励农民进城,增加就业机会,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等。事实上新能源产业基地每年都招收大批的经过培训的农民技工,加之各市县产业带动就业的策略都得到了很好的收益。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处,在大型造纸企业林纸一体化的推动下,全国出现了种植造纸林的热潮。

  大平原被种上速生杨,洞庭湖湿地被种上速生杨,一股速生杨热席卷全国各地,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把速生杨炒得神乎其神。许多农民盲目引种种苗,曾一度出现了种苗热,甚至出现了一棵速生杨种苗按厘米卖钱的神话。

  更可悲的是政府和媒体还在推波助澜。当这股热潮最终褪去的时候,许多农民赔的血本无归。

  专家早就指出,平原地区和湿地处不宜种植速生林,因为杨树的根系会吸收、蒸发大量水分,使平原旱化,湿地沙化,严重破坏了固有的生态环境。

  关昊跟付贵增建议能否在山区的陡坡地带建造速生林和丰产林,在平原地区推行这一政策恐怕有难度,并且还会危及粮食安全问题。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关昊的正确,这股疯狂的造林热潮,在国家总理“要绝对保证粮食安全”的讲话中逐渐降温。

  付贵增很反感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抵触情绪,多次大会小会的点,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强调责任到人,规定每个部门每个干部下到各市县,宣传这一政策,并且下达了具体种植数字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