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美好的前景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移民在天津调养时,就被中转站的安置人员进行过初步的梳理。

  首先是分文别类,将各种职业、各种技能的人集中起来,方便今后安置分配。

  而且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身份铭牌,并被登记造册,算是完成了初步的人口普查。

  不要小看这个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是人数一旦达到一定的量级,就会变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工作,天津中转站雇佣了大量的书生从事文字工作,为这些移民登记造册,并书写身份铭牌。

  在这段日子里,天津周边只要是会读书写字的,就可以在金州军那里得到一个优厚的工作。不但自己可以吃饱穿暖,时不时还可以带一些回家去,而且工钱也非常不错。

  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工作,使得很多读书人可以体面的活下来,而不用丢掉尊严去谋一口饭吃。

  当然,等到大规模的移民结束,肯定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书生了。不过金州军会很仁慈的继续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只是工作地点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去济州岛或者辽南。

  治下有多少百姓,是什么结构,是怎样的年龄层次,对一个政权是非常核心的机密信息。

  在封建时代,朝廷一般只登记户数和丁口,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收税和征发劳役。这就造成很多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和劳役,不去官府登记而成为流民的情况。加上那些大户们隐匿的人口,封建时代的人口统计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

  有了准确的人口数据,鲁若麟就可以合理的分配资源,开设相对应的厂矿,分配各种资源,将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所以哪怕费时费力,金州军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好人口统计。

  这些移民的身份铭牌制作的非常简陋,就是用简单的木块制作而成,上面有金州军的文书写明的主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特长等,以及简单的家庭情况。

  旅顺城目前的容纳能力有限,不可能让这些移民长时间的待在这里。所以每到一批新移民,就会有修整好的移民从营地里出发,或者前往指定的地点开荒,或者去分配的工厂参与建设。

  除了粮食和衣服,济州岛运来最多的就是工具,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

  得益于济州岛发达的冶铁工业,运到旅顺的各种工具是又多又好,有力的支援了旅顺的工农业建设。

  而且,旅顺本地的钢铁产业也在兴建当中,一旦建成,不仅可以满足本地的需求,还可以大量的向周边销售。

  这年头的钢铁可是硬通货,并且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造再多出来都不怕卖不出去。

  旅顺比济州岛更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离原材料产地更近,成本更低、产量更多,超越济州岛成为金州军的主要钢铁基地指日可待。

  此时,鲁若麟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