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_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慈安对自己放心,虽然还是垂帘听政,但拿到了御赏印,就可能大展拳脚,不动声色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zuihou,通过朝会的表现,自己将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换上自己想要的人。

  丁云桐借鉴前世的经验,在清朝末年,搞一场公开的变法维新,必定失败。因为许多人的顽固不化,为了自己的利益,是用任何道理也无法说服的。还不如去做一项项具体事务,让一切木已成舟,成为既定事实。用事实证明观点,用事实来改变大家。

  现在第一个目标,权力,已经基本达成。

  一切都可以进入正轨了。

  首先是改革的物质基础,钱。1876年,清朝的财政收入不到8000万两白银,中央财政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要建立新军,要造铁路,要办各种新式企业,要办军工厂,要聘请外国专家,要买军火,样样都要花钱,没钱都是空谈。怎么办?

  首先是裁撤绿营,选拔其中的精壮,组建未来的警察部队,同时逐步减少八旗的俸禄,这个措施应该能节省几百万两;商借洋人外债搞金融投机,大概也能捞一把;让大部分的工矿企业由民间资本参股,这个也能搞些钱;加上自己的两百多万,再从朝廷各部预算中挤一些出来,皇宫中所有的建设全部停下来,能省全都省下来。把钱凑起来,就算是华夏银行的启动资金了。

  想来想去,希望主要还得寄托在金融投机上。

  这样正算着帐,范长禄进来禀报,李鸿章,徐建寅,李凤苞,胡雪岩和郑观应,已经奉旨前来见驾。

  丁云桐点点头,他知道李鸿章正在联系赫德,购买英国的蚊炮船,后来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里,都有很多这种昂贵的垃圾货,自己绝不能让历史再发生一次。

  至于赫德本人,前世的很多史书都指称清朝卖国的证据是将海关权力让与外人,其实这种指责是不准确的政治宣传。他是作为清政府的雇员,来行使他的职权。他的管理不但使中国海关迅速现代化,而且成为最有效率、最少贪污的清朝官僚机构。前世为清朝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海关税收,在1861年达到496万两,1871年为1121万两,到1902年已达到3000万两,是中央政府最稳定、可靠的财源。在委靡腐败的晚清行政体系中,赫德管理的海关是最有秩序和效率的一个机构。糜烂到极致的清王朝,因为把海关交给了洋人,海关就成为了中国惟一廉洁的政府部门。

  丁云桐曾无限感慨的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人李泰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上海的道台多次想拉其下水,比如两条商船一起到达口岸,上海道台就建议李泰国,双方一人一条船私吞关税,但始终不能得手。洋人的廉洁成为道台的眼中之沙,但始终无计可施。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丁云桐决定在跟英国彻底翻脸之前,不去动赫德的海关总税务司的位子。

  至于徐建寅和李凤苞则是未来著名武器专家,前世历史上,李凤苞在购买定远,镇远和致远舰时,被污蔑贪污六十万两白银,郁郁而终,这辈子不会再让他蒙冤了。

  另外,华夏银行创办在即,胡雪岩和郑观应自然也有很多问题要交待。

  等做完这些,军机处就要开始换人了。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