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_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各国,之前的几个月内,已经有大批专家受到中国的邀请,承诺将以最haode薪资待遇、最独立自主的方式,使他们充分发挥所长。

  一时间,政府的各个部门呈现极为繁忙的状态。虽然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许多文官,并不是很赞同这种强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也承认皇帝是真心实意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因此也投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的工作。

  另一方面,丁云桐又成立了一个军事应急小组,同样是自己担任组长,副组长分别是左宗棠、彭玉麟、刘坤一、曾纪泽四人。

  丁云桐目标就是以工业化领导小组来负责经济,军事应急小组负责军事。这样,事实上军机处已经被架空了,完全成为了丁云桐用来迷惑日本间谍的清谈机构。

  军事应急小组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应对即将爆发的朝鲜动乱,丁云桐下令,将朝鲜方面的一切情报、电报、书信等,列为单独一个系统。他的动作让其他人迷惑不解:朝鲜不是一片平静,皇上却为何如临大敌一般?

  丁云桐一边发报给袁世凯,要他严密关注朝鲜时局,同时命令驻扎在山东登封府的吴兆有、张光前部,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准备好粮食、弹药、马匹、药品等,甚至要准备好轮船。

  在这几个月里,这支两个团的部队,不断研究朝鲜的地图,熟悉朝鲜的人文状况,甚至包括学习一点简单的日语。丁云桐的判断是,只要日本海军的脚气病还没解决,那就不敢大动干戈,全面开战,那么,这支部队应该足以解决问题。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命令近卫军的一个师,前往奉天驻防。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丁云桐满怀激动,等待着朝鲜方面的消息,此刻他的心情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1882年的朝鲜,就像是一个表面平静的河流,缓缓的沿着惯性的轨道流淌着,但在河底却是激流汹涌,暗潮翻滚。各种思潮南辕北辙,犬牙交错,就像是暴风雨前的瞬间宁静,但凌厉的旋风已经隐约耳闻,有政治远见的人都明白,大乱在即!

  而此时掌权的闵妃集团,仍然是醉生梦死,豪奢糜烂到了极致。

  此前高宗的生父大院君,在其执政时期,朝鲜政府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国家财政非常充盈,仅以大院君下台的1873年为例:国库中有叶钱163万两,棉布和麻布共有3万5千匹,稻米26万石,豆类和谷类达到了4万石。以朝鲜此时落后的生产能力,这样的积累已经是相当不易,用朝鲜官府的话来说:"此时富力,足支十年之用!"

  但这样的财政收入,是依靠大院君政权的专制、重税和通货膨胀获得的,这一点倒像极了前世的天朝,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早已不堪重负,民怨极大,小规模的起义层出不穷。

  而闵妃集团正是利用民怨,以及朝廷队大院君强硬对抗日本的担忧,终于在1873年的年底,一举夺权成功,迫使大院君退隐三溪洞山庄。

  但闵妃集团的表现却更为糟糕,"每夜曲宴淫戏,灯烛如昼,连绵不休",为了祈祷世子平安,竟在金刚山一万两千个山峰,每一个峰顶供奉清钱千两,米一石,布一匹。同时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骄奢淫欲,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日本利用<江华岛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无关税贸易,以及日本货币可以在港口通用等,几乎垄断了朝鲜的出口,以低价大肆掠夺朝鲜的农产品和矿产,为日本国内"输血",正是由于能获得大量廉价的朝鲜稻米,使日本始终能保持国内工人的低工资。

  内外双重的压迫,已经使朝鲜的经济面临崩溃,朝廷俸禄一再拖欠,军人连生活都无法维持,边境地带的朝鲜百姓更是大批流亡。

  朝鲜大乱在即。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