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2章 剑拔弩未张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宰相们心说,崔耕是缺心眼了,才会想李旦害死。天下哪有长生不死之人?恐怕最不想李旦死的就是崔耕,最想他死的就是你这个乖儿子李隆基。

  但是,尽管是真么想的,李隆基都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拿出来了,谁敢乱说话啊?

  张说见机得快,道:“自古出兵,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微臣不才,愿写一篇檄文,晓谕天下,令天下的忠臣义士共讨崔耕这乱臣贼子!”

  姚崇道:“这调动兵马之事,微臣兼理兵部尚书,当仁不让。”

  张九龄道:“微臣为户部尚书,当尽力筹措粮草军饷,供大军使用。”

  魏知古道:“微臣主管工部,但凡朝廷兵马兵器不利,甲胄不坚者,唯微臣是问。”

  四名宰相相继表态,李隆基斜眼撇向宋道:“宋相,你说呢?”

  宋之前和崔耕多次合作,关系不错。他知道李隆基在怀疑自己,慨然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微臣当然赞同陛下平定岭南道。”

  “好!”

  李隆基龙颜大悦,道:“既然诸相意见一致,那大家就依计行事吧。此番我大唐重归一统,诸君必定名留青史。”

  众宰相齐齐跪倒在地,道:“愿为陛下效死!”

  ……

  ……

  其实不只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明眼人都看得清楚,随着李旦之死,崔耕失大义。朝廷定会尽起大军,除此心腹大患!

  李隆基兵强马壮,以君伐臣,以天下敌一隅,胜算恐怕高达九成以上。

  崔耕除了乃是当世名将之外,简直毫无优势,胜算着实不大。

  还未开战,胜负已然分明。

  朝廷的兵马调度没那么快,首先发难的,还是张说的那篇檄文。

  此文一出,早有准备的永州都督张明匡,梧州都督张光印,吉州都督宋闻天,饶州刺史张笑夫,越州都督周扬帆,尽起本部兵马,围攻岭南道。

  废话,必胜的仗谁不想打?必得的功劳谁不想捞?现在出兵,又不用和岭南道死磕,只要表明态度,就是大功一件。稍后,等着朝廷的大队兵马来到,就能吃的满嘴流油。

  按说这个时候,崔耕最好的应对,是派出一支精锐,歼灭一支敌军,震慑其他人。

  可是,崔耕眉头紧锁,思考了三天三夜,却下达了严守关隘,禁止主动出击的命令。

  理由也是现成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朝廷有百万大军,光歼灭一些鱼腩部队有什么用?

  还是留着有生力量,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

  其实这个理由,也就是个借口。崔耕还是有些妇人之仁了,他一直简直一个信念,有了自己参与的历史,总不能变得比真实历史更差吧?自己又怎么忍心,掀起大规模的内战,沾染同胞之血?

  当然了,要他放弃岭南道大好的基业,就此流亡海外,他也是不肯的。

  说到底,若没后世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