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81章 大行令杨修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一道旨意——当然不是他写的,而是这五天里,他派人去弘农请来的。

  刘备只是宣布:“德祖,我五日前已向陛下表奏你为大行令,陛下也正式回复、下旨允准了。日后还要继续好生为朝廷效力!”

  杨修心中一喜,随后也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仪态得体地谢过了天恩。

  “大行令”这个官职,在汉初的时候是非常高的,是九卿之一,总管汉朝对外藩蛮夷的外交事务。不过汉武帝之后,“大行令”改名叫“大鸿胪”,反而是原本“大行令”下面的“行人”改叫“大行令”,顶替了上官的旧名。

  但即使如此,现在的“大行令”依然是“大鸿胪”下属的第三把手,仅次于正千石的“大鸿胪丞”。

  品秩虽然不高,只有六百石,但这毕竟是“外交部三把手”了,实权是非常可观的,负责接待应对所有外国来使的具体工作。

  刘备这也是看上了杨修这人出身高贵、口才也好,机灵聪明,适合这些外交斡旋的事儿,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旁边其他文官幕僚一时窃窃私语:

  “杨家这真是一门煊赫,将来说不定要五世三公了,杨德祖这才虚岁二十二啊,从闲职郎官升迁,第一步就是大行令,就出使了一趟袁绍求援,啧啧啧,这升官速度,三十岁前肯定位列九卿了,四十岁还不是能到杨太尉的高度。”

  “不能这么看,人家做事时间是不久,但这一趟出使,也算是至少多救活了几十万本该饿死的关中百姓,否则袁绍肯卖这么多粮食给咱?从这份功德看,给大行令也不为过了。

  我估计要不是袁绍没立刻跟曹操反目,所以大王才觉得未竟全功。否则的话,怕不是大鸿胪丞都有可能。”

  当天散会之后,不少朝中比千石以下的文官,就纷纷跟杨修示好,笑称他该请客庆贺升官。

  杨修也不推辞,意气风发地表示一定请客,但大灾之年,还是不要铺张浪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