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抚。

  陛下如果能承认‘朕当时确实被挟持,袁绍另立之议也是忠于国家的表现,是为了防止社稷落入董卓控制’,那么,想必将来天下士庶对朝廷清算的恐惧,会大大降低。”

  这番话,不能算对刘备有多少利,但绝对也是无害,而且是出于公心,为了天下人谋福利的大实话。

  历史上,汉献帝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好。因为他是董卓所立,所以他跟讨董联盟的诸侯关系,只有一两家处理得比较好——那就是曹操和孙坚/孙策。

  因为曹操是在袁绍驻足不前的情况下,坚持说“诸公北面,操但西向”的人,然后引兵西进追击,在荥阳、成皋战败。

  曹操说的“诸公北面”,就是指当时袁绍已经暗中动了心思,不想救刘协了,想另立刘虞。

  而孙坚不用说,他至少坚持攻打进了雒阳,这个功劳,导致他和他的儿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会不会因为“皇帝重新统一天下后,清算他们家当初有没有希望逼皇帝退位,有没有试图拥立其他人”。

  董卓罪孽再多,至少刘协是他立的,刘协在这点上暧昧不明,才是哪怕董卓、李傕郭汜都死完后,天下依然不能重新听朝廷的必要条件。

  当然了,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就算刘协这么做了,二袁还是99%概率不会放下武器的,但至少给了一丝理论退路。

  换言之,哪怕192年的时候,王允杀了董卓,没有被李傕郭汜反推,袁绍袁术就能心安理得跟王允一团和气、重归一统么?不可能的,袁绍已经骑虎难下,他的核心利益还是希望刘协这个祸根没了,换刘虞。

  “我提出过废掉某个皇帝”这个倡议,哪怕最后没实施,这根刺也会被那个他想过要废的皇帝记恨一辈子的,哪怕皇帝真心不怀疑了对方也会自危,这个猜疑链无法斩断,除非其中一方彻底团灭,另一方才放心。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只有曹操能挟天子,甚至孙策在官渡之战前也想过挟天子,因为只有曹孙是跟天子没有任何过节的。

  袁绍在196年以前的逆风状态下,在河北风生水起,把强势的公孙瓒压回去,堪称逆风楷模,196年曹操挟天子之后,袁绍的水平似乎瞬间降了一大截,也犹豫了一大截——

  这不是袁绍忽然被开降智光环了,而是他实在学不来曹操的挟天子操作,所以只能犹豫左右横跳,他当初是跟刘协结了仇的!

  袁术之所以不得不称帝,也是这个道理。狂妄是一方面,怕被清算也占好几成。袁家是反董反废立的带头人,他们怕皇帝恨他们。

  而李素,无非是趁着今天没有外人,洞若观火地把这个道理挑明了。

  说实话,刘协就算听了,也不一定能做。

  他就算彻底赌咒发誓、指洛水为誓指黄河为誓,说袁绍是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