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47章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诸葛亮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还有的是机会。”

  诸葛瑾连忙正色诚恳答道:“何至于此,我当郡丞其实都嫌年轻呢,别处哪有弱冠之年的郡丞。”

  李素:“不要妄自菲薄,子敬也就比你年长一两岁,虚岁二十二,还不是长史都做了有一阵了。”

  荀攸看他们商业互吹,也过来凑趣:“子瑜,咱别耽误右将军了,右将军离家那么久,就该快马加鞭回去看看了,家中弟妹说不定嫌咱没眼色呢。何况右将军在此,我都不好意思给阿亮发赏钱了。”

  李素拿马鞭好气又好笑地遥指了荀攸一下,随后好奇问道:“阿亮有什么赏钱?”

  荀攸戏谑提醒:“右将军早就忘了吧?两年前,阿亮刚刚造出弩梭织锦机时,您让他在两项赏格里面二选一。要么是一次性赏金三百万钱,折合五百匹宽幅蜀锦。

  要么是将来五年内,每造出一台弩梭织机,阿亮可以抽一匹宽幅蜀锦作为那个‘专利费’,这还是你自己定下的呢。阿亮六月份离开成都去的汉中献图,最近五个月的赏钱我还没发给他呢,从商户那儿抽来一直存着。”

  李素愣了一下,才回想起两年前他为了鼓励创新,确实特事特办许过诸葛亮“专利费”。

  他不由想知道具体数字:“哦?那这五个月,阿亮又攒下多少钱该发了?”

  荀攸:“这两年,弩梭织机一共造了一万六千台。去年到今年六月,一共是九千台,今年六月到现在,五个月里是七千台。他还有七千匹蜀锦没领呢。”

  李素目瞪口呆,回头看向过完年才虚岁十四的诸葛亮:“阿亮,在南郑的时候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有那么多钱了?”

  少年诸葛亮很无辜:“我当时也不知道啊。”

  李素:“胡说!你最多是不知道现在这七千匹,前面的九千匹你会不知道?”

  诸葛亮两手一摊:“那你也没问过我啊,这种日常的事情还要经常主动汇报的嘛?”

  李素一阵肝疼:“你知不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你这半年的专利费,都够买一个七万人的县了,长沙郡才七十万人。你藏的够深啊。”

  看来这一世的诸葛亮,再也不是那个“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的清贫诸葛亮了。

  哪怕他克己奉公不贪不占,那也是个靠科学发明爆赚专利费的超级富豪了。

  五年打算弄十万台,前两年有一万六千台,这速度也不错了,折算一下年产宽幅蜀锦能有七八万匹,考虑到有很多机器是年中投产甚至最近刚刚投产,不能按全年算,但中位数应该也够了。

  李素也不想再纠结诸葛亮赚了多少,只是吩咐荀攸道:“此番我回成都,要调三万五千匹宽锦,一个月之内运到宜都郡,府库里调得出来么?”

  荀攸一脸苦相:“调是调得出来,可那些都是‘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啊,不拿这些锦去买更多的木料、牛筋、生漆,雇工,拿什么利滚利生产更多的织机呢?右将军那个‘五年计划’可就完不成了。”

  李素:“又不是不还你,就是急用调个头,大王要用又不是我用。”

  荀攸:“那年关之前一定要把钱补上,还有上万工匠的工钱没发呢,可不能拖着匠人的工钱过年。”

  诸葛亮也说:“李师,周转不开的话我那七千匹晚几个月领好了。前面九千匹也有好多放着没用呢。我只花了几百匹的本钱,当初用来采买材料、研究连弩。”

  李素:“行了,已经到手的你就放着,我还能问你往回要不成。有闲钱你自己也可以让家人开商号造织机,让你家人经营产业的嘛。我只要咱蜀地五年十万织机,官营民营无所谓,你家要是开商,那也算是民营了。”

  诸葛亮觉得还挺有道理,就没再客气:“那我拿五千匹锦给二姐,让二姐也投个工坊造织机。咱家也没男人做生意了,不是当官就是孩子。”

  诸葛均才七岁,诸葛家也只有诸葛亮十五岁的二姐做生意了。大姐年初已经嫁给了鲁肃,当时李素正在南中讨伐南蛮呢,连喜酒都没去喝。

  诸葛家就这样走上了富豪的不归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