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二章 变化_宋时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如赋税,比如各种登记,等等等等。

  在朝廷开大会的时候,朝廷各部也没闲着。

  政事堂签发了诸多政令,邸报全国。其中包括了改元一事,‘绍圣新政’、‘大宋律’等等。

  礼部公开了礼部的权职以及改革计划,颁布《绍圣礼典》以及‘科举新规’等诸多举措。

  吏部公布的事项相对来说就非常的多,从官吏的入仕,迁调,监察,罢黜直至退休,丧礼等,都进行新了规范。对于吏部的职权,进行了十分清晰与明确的界定。

  工部则是另一番举措,他们列举了工部未来五年的大计划,十分的详细,具体,甚至还其中包括人事,薪俸等等。

  刑部则从另一个方面,除了公开改革计划外,着重强调了对‘不法、蔑法、抗法’等罪恶行为进行重点打击,要组建以汴京中心,四京为环绕的‘缉查官差’,以肃清国内各种匪盗,保各方安宁。

  户部公布的内容是最多的,不止是户部的改革,还包括了户部的职权以及已经或者即将推行的政策,林林总总,八十项之多!

  这还都是大项。

  涉及了田亩,赋税,户丁,商税等等,几乎当朝所有的改革,都与户部有关!

  兵部公开的信息是最少的,主要是涉及‘军改’的强军目标,对于具体的细节,则语焉不详。

  除了政事堂与六部外,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国子监了。

  国子监对外公开了一种‘有教无类’的政策,力争用十年时间,确保大宋主要府县的适龄孩童,都能够入学,得以读书识字。

  之所以受瞩目,不止是国子监野心勃勃的要开设数百家朝廷资助的省府州县学,而是国子监得到的‘国库预算’——三年,一千两百万贯!

  这样大手笔的支出,仅次于军队与工部的‘以工代赈’的各大工程!

  朝廷公开政务,是史无前例的举动,开封城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在各个衙门前挤动着,与他们有关的,无关的,都想凑近看一看。

  每天都有人站在前面,为那些不识字的人讲解着,一字一句。

  由于理解不同,经常发些争吵,甚至是殴斗。

  而每当听到与他们有关,无不兴奋大叫,奔走相告。

  开封城里,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笼罩在这种氛围内。

  有人高兴,自然有人泼冷水。

  “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新政’又不是第一次了,百十年来,变来变去,还不是都又回去了?”

  “等着瞧吧,‘新党’这些人,蹦跶不了多久,很快,他们就会被再次赶出朝堂……”

  “什么德政?哪一项不是违背祖制,逆转人伦?哼,早晚有你们的好瞧!”

  宫外纷纷扰扰,宫里倒是平静如一池春水。

  绍圣元年,正月二十八,福宁殿。

  赵煦泄躺在软榻上,逗弄着身旁的权哥。

  陈皮立在一旁,恭谨的道:“官家,王相公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不过可以确认,他应该是被辽人给软禁了。”

  赵煦有了心里准备,嗯了一声,眸光幽幽的道:“幽云十六州的辽军,有没有异动?”

  陈皮道:“有,他们像是在集结,枢密院与兵部正在密切注意。”

  赵煦丝毫不认为辽人会选择在今年开战,但小心无大错,道:“嗯。”

  陈皮见着,就继续道:“大相公近来一直在主持政事堂各种会议,颁布诸多政策与‘新法’,朝野有些声音。”

  陈皮说的很委婉了。

  赵煦摆手一笑,道:“朕耳朵都快振聋了。对了,林相公南下了?”

  林希,参知政事,兼任吏部尚书。

  陈皮道:“是。林相公计划路过诸多州府,到江南西路,怕是要一段时间。”

  赵煦伸手将爬到软塌边缘的权哥拉回来,道:“嗯。对于江南西路的支援,一定要摆在最优先事项,任何人不能耽搁。你让皇城司盯一盯。对了,让蔡攸回来吧。”

  一段话,三件事。

  陈皮只是稍微顿了下,道:“是,小人记下了。”

  7017k

  /txt/120880/

  。书趣阁_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