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一二章 郡县制,不封王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有时候因为迟迟得不到回应所以本县亲自来报,结果发现上级郡府根本没有汇报这件事。

  长此以往,不利于管理。

  所以应当依照人口分布、山川地形,重新划分郡县,比以前的大一些,但是要比现在的细致。

  借此机会也正好可以推动各地的土地堪舆、矿产找寻、工商规划、兴修水利以及城池修缮等等诸多工程。”

  想要发展工商业,少不得矿业的支撑。

  想要发展农业,又少不得水利的支撑。

  杜英补充道:

  “朝廷未来短期内的发展还是要着重于这些地方上的小工程,积少成多,一方面是乱世刚刚结束,不适合大兴土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毕竟还要持续蚕食、开发西域和岭南等地。

  这些都需要朝廷做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准备,否则万一风潮倒卷,很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那些西域小国真的铁了心联手反扑,桓冲挡不住,朝廷又因为忙着大工程而自顾不暇,偏偏还承担不起开疆拓土之战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就只能压榨潜力,“苦一苦百姓”,苦着苦着,一般就苦出事情来了。

  隋炀帝就是这么把偌大的国家给玩儿没了。

  从改善一地民生的小工程上入手,在这件事上,王猛自然是赞同杜英的,接着他忍不住问道:

  “郡县郡县,是汉之郡县还是秦之郡县?”

  秦朝的郡县制是只有郡县,汉朝的郡县制还夹杂着封国在其中。

  所以这是在问杜英,还分封么?

  杜英无奈的一摊手:

  “我们老杜家封不起啊。”

  杜家人丁单薄,杜英封谁?就只有一个病恹恹的老哥,只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撒手人寰了,怎么封?

  封异姓王,那不是便宜别人么?

  王猛对这个问题并不意外:

  “余料想也是,不分封,天下也应该能松一口气。”

  永嘉之乱,曾经横行天下的晋军被打的满地找牙,就是因为八王之乱已经耗尽了这个国家的元气。

  所以提到分封制,百姓们心里肯定是直打鼓的。

  晋室南渡之后,朝廷列王,多半也都是在建康府中混吃等死的,没有真的在封地上拥兵自重。

  杜英也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但历史给出的教训还是要吸取:

  “不分封的话,在外兵权很容易落入他人的手中,此事如何解决,还望师兄教我。”

  隋唐时代,重武轻文,最终藩镇林立。而到了宋代,重文轻武,最终进取艰难。

  “军政两分,军队轮调,精兵简政,司马掌军。”王猛回答。

  杜英沉吟,这和明清时期的最终摸索出来的一整套制衡方法类似,说到底还是要对军队形成掣肘,没有地方上的支持,寸步难行。

  但是这无疑又需要挑动文武之间的矛盾,让其利益很难达成一致,这样除非在遭遇强敌之际,不会拧成一股绳。

  个中尺度,很难把握。

  看师弟露出艰难犹豫的神色,王猛忍不住笑道:

  “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矣,不过这其中掣肘制衡之处虽多,也不会难住秦王的。

  而且仲渊从最开始就一直在奉行精兵之策,关中将士多半人人披甲、行以少胜多之事,所以事到如今,倒也不用过于担心军队尾大不掉,只要稍加精简、及时调换,就能够满足镇边开疆的作用。

  也算是昔日未雨绸缪,今日终得报酬吧。”

  杜英回答:

  承兄吉言。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