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南亞模式,一张工_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提取生物碱,也必定受限于原材料供给。

  于是,西方医学界针对奎宁的化学式,开始了漫长的人工合成之路。

  1944年,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罗宾.伍德,第一次初步合成,以间羟基苯甲醛出发,经多步反应得到奎宁,1970年由米国罗氏制药展开新一轮研发,于82年米国上市。

  奎宁的合成路径,也令罗宾.伍德斩获一座诺贝尔化学奖。

  而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抗疟这一块儿,华夏的建术更加令人瞩目。

  屠呦呦,于1972年发现青蒿素。

  比奎宁还更加优秀,而且无毒副作用。

  凭借这一发现,屠呦呦教授获奖无数,2011获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斩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也是华夏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由此可见,抗疟的意义有多重大?

  华夏这边,虽然青蒿素研发的蒿甲醚,于92年国内上市,疗效可靠,可毕竟价格高啊。

  东南亞大批大批的热带国家,都饱受疟疾之苦。

  出口就是money。

  仅此一项,就可以带给他无穷的财富,暴利。

  转内销,还可以减轻国人的医药负担。

  从内心深处,林岭东自诩也是一名爱国人士,基本的社会责任感还是有的。

  也算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

  更何况,他手里还握着另外两样?

  现代医药,每一种都是一段史诗。

  至于阿司匹林,阿托品?就无须累述,都是标杆型的药品。

  “可以了,对你们公司的药品我感到非常满意。”

  林岭东跟对方的老板马库尔握手:“准备合同吧,按照5万美金给我点货,奎宁5成,阿司匹林3成,阿托品2成。”

  对方是个正统的亚利安人,有着白皙的皮肤,漆黑的眼珠,手上带着块劳力士绿水鬼和一根棉制圣线,不难判断,他是一名婆罗门。

  马库尔也是露出笑意:“那包装方面呢?我个人建议还是密封桶好一些,只不过费用会高上一些。”

  林岭东:“当然是密封桶了,不差钱朋友。”

  马库尔指了指楼上:“请跟我来。”

  制药厂,就是一个超大的篷房,三四千平米的使用面积,挤下了多达6条原料药生产线。

  老板的办公室就在二楼。

  在厂房半空做了几个铁皮房间,焊了个楼梯连通就完成了。

  办公室也是相当简陋,只有二三十平米,就两张桌子,几个装得关不上门的文件柜,很难想象一个年产值数百万美元的制药企业,老板居然就一个人?

  林岭东抬腿跨入,看了一眼下方穿着防护服的低种姓劳工,这么热的天,就几盏吊扇象征性的转着,真心实意的赞了一句:“干得不错,在剥削劳动力这块儿,没有人比你们更在行了。”

  马库尔:“不能这样说,我们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规模化生产,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