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61章衣食住行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

  到光绪25年,一石是4两银,价格涨了8倍。

  以黄豆为例;

  康熙二年十月一石五钱,《合江县志·食货篇》记光绪二十五年,合江地区黄豆一斤卖两,一石也要八两多银子。

  一穷二白的普罗大众什么都能省,就是这口饭,那无论如何也省不下来。

  在大清朝,一个健壮的码头工人或者是商铺伙计,一年辛苦下来也就是7~8两纹银,如今粮价那么贵,填饱肚子都难,吃上一口荤腥更是奢望。

  这还不光吃,衣食住行这些,哪一样不要花费?

  1斤红糖35文、1只鸡48文、1只鸭100文、1两猪油120文、5根葱1文、1匹白布70文……

  老百姓既吃不起大米,也吃不起白面,吃上一把炒黄豆都是奢望,更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了。

  在大洋帝国

  在帝国皇帝李福寿的严令要求下,内阁竭尽所能追求的目标,就是加强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做实事不虚谈,提高民众幸福感。

  政府近年来连续大幅提高政府雇员薪资水平,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完善《劳动法》《劳动争议仲裁法》,持续规范用工制度,改善用工环境,引导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城市和工业电气化进程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衣食住行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是社会普罗民众谁都离不开、切身体会最深的地方,是营造民众幸福感最重要地方,拼图缺一不可。

  源于华夏美食的传统,在吃的方面不需要担心,只要经济繁荣发展,帝国民众就能创造出眼花缭乱的美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穿衣服方面已说了很多,不复赘述。

  在住的方面,帝国的政策可以说相当宽松,只要不是在大中城市范围内,一般的小城市和乡镇居民,凭借婚姻登记证可以合法获得一块宅基地,面积英亩,用于自建住房。

  宅基地一般位于政府指定区域,想要面积大一些也不是不可以,多掏些钱就是了。这些房子建成以后产权永久归属于房主。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年要缴一些房产税。

  不缴纳房产税,政府有权收回宅基地和房屋。在贵族领地,这部分税收由领主收缴,税收标准与政府是一样的。

  帝国疆域广大,地多人少,只要有钱,想建多大的房子都可以,修建庄园,修建城堡,甚至修建宫殿都可以,帝国在这方面没有硬性规定,只要履行审批手续就行了。

  修建庄园城堡多的是,但至今也没有谁敢于修建一座宫殿,不是没钱,而是太敏感了,除非脑袋被驴踢了的人才这么做。

  在“行”的方面,城市居民感受最为直接。

  以前,遍布红河谷大街小巷的公共马车如今不见了,全都被“叮当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代替,街道上也很少看见马车,取而代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