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诸葛亮对马谡不信任了_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家弟弟,马良始终还是得照顾一二的。

  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量也素有欣赏,当即允诺道:“主公最近在讨论汉中诸将的功劳,待有了出任越嶲太守的适合人选,我会酌情考虑,将幼常调回的。”

  见诸葛亮给了承诺,马良内心也安稳了不少。

  聊了片刻,马良就起身离去。

  诸葛亮则是静坐思考:“幼常器量宽宏,又善军计,是个可以培养的大才。”

  “但乔儿又曾私下点评幼常虽然有才名,但心性不稳,容易急功近利;若要用幼常,需磨砺其心性。”

  “乔儿极少点评人。我应该多考察下幼常的心性了。”

  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一向很认可的,若无诸葛乔私下里刻意的提醒,诸葛亮也不会有考察马谡心性的想法。

  论谋略,诸葛亮的谋略世间少有,但对用人上,诸葛亮依旧有名仕常见的缺点,容易疏忽对心性的考察。

  但这也不能全怪诸葛亮,名仕之所以是名仕,就因为这些名仕多多少少都是有过人之处的。

  而如廖立、马谡这样的名仕,不仅嘴上能吹,手头也的确有不俗的实务能力。

  若不是诸葛乔有基于历史的先知先觉,也想不到马谡和廖立在心性上会有严重的缺陷。

  譬如吕蒙奇袭三郡时,最前线的长沙太守廖立,直接跑了。

  刘备在长沙、零陵和桂阳的官吏其实也很憋屈的,一觉醒来,兵临城下。

  要知道,廖立先被任命州从事,很快就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连庞统初来都只是个县令。

  再拿同样是州从事的马良对比,马良是通过诸葛亮的举荐才当的左将军掾,而左将军掾不止马良一个,长沙太守却只有廖立一人!

  可以说,当时的廖立在刘备麾下称之为风云人物也不为过!

  可想而知,廖立不战而逃,对三郡的士气打击有多严重。

  能被刘备和诸葛亮同时看走眼的,也就廖立一人了。

  刘备给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估计也有廖立的阴影在前。

  马谡同样离谱,以马谡在南中献攻心计的水准,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不通谋略的。

  诸葛亮也是将马谡当接班人来培养,担心直接提拔马谡不能服众,于是给马谡送了个街亭的军功。

  要知道怎么守街亭、街亭守多久,诸葛亮都是提前布置好了的。

  怕马谡初次统兵会出现疏漏,诸葛亮还让副将王平跟着马谡,又让高翔驻屯柳城策应马谡。

  只要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栓条狗都能拿军功。

  结果马谡非得去表现下自己,想兵出奇招擒杀张郃,反被张郃给揍了。

  庸才很容易辨别,最难辨别的就是廖立马谡这种有才能,但心性不稳的。

  诸葛乔同样也很清楚。

  连刘备都劝不了诸葛亮,若只说马谡“言过其实”,反而会让诸葛亮降低对诸葛乔的评价。

  但若是扯上心性,诸葛乔的观点就不同了:我承认马谡是有大才的,但马谡,他没阿父你谨慎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心性不谨慎,如何能论军计、论统兵?

  哥哥们有月票吗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