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2章 诸葛乔三路并进(36求追)_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诸葛乔本部五千人,则是沿着汉江北上筑阳、阴县、均县等城池,沿途招降落草为寇的南乡百姓,劝降地方士族豪强。

  有不愿归降的地方士族豪强,诸葛乔皆以叛国罪除其族,将田宅金银粮草皆分给贫穷百姓。

  又让这些贫穷百姓去走访亲朋,宣传大汉的仁德。

  一时之间。

  南乡郡沿途的地方士族豪强,纷纷大恐。

  要么归降大汉以求自保,要么身死族灭田宅金银粮草全被瓜分。

  诸葛乔没有给第三条路!

  有不忿的儒士结队来指责汉兵行事凶残的,在进了诸葛乔的军营后,却不知何故出现了内讧,自己人喷自己人。

  更有倒戈的儒士跑回亲朋好友家,主动替诸葛乔劝降。

  这些倒戈儒生更是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个兴奋无比,仿佛发现了新的信仰一般。

  至于那群未倒戈的儒生,诸葛乔直接扔去军中当苦力,体验下真正的疾苦。

  秭归大族邓凯和文布,看得心惊不已。

  两人都是地方士族豪族出身,自然有些物伤其类的感触。

  邓凯硬着头皮劝谏:“将军,此举是否太激进了?”

  “若是有心人恶意中伤,恐怕会让南乡郡的地方豪强对大汉产生惊惧之心。”

  “即便降了,今后也可能复叛。”

  “对将军今后的名声也不利。”

  文布虽然没开口,但跟在邓凯身后就已经表明了文布的立场。

  始作俑者的诸葛乔,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弊,轻笑安抚:“两位将军,你们心中所想,我亦是深知。”

  “只是大汉两朝,积弊已深,若不能破而后立,又如何能让新兴的大汉再传承两百年甚至千年。”

  “你们所忧虑的,不外乎担心大汉今后会推行这种类似于王莽均田的制度。”

  “我还不至于傻到会跟全天下人做对。”

  “即便真有那一天要动伱们的土地,那必然是你们心甘情愿的献出。”

  “眼光要放长远!”

  “你们是跟随陛下的功臣,陛下又岂会亏待了你们。”

  “至于我的名声,呵呵。”

  “当名望足够大的时候,我的言行就是标准。”

  “不要为了这点小事而伤神,拿下南乡郡,你们的担心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拿不下南乡郡,一切都是虚妄。”

  邓凯和文布对视一眼,不再询问。

  诸葛乔有分寸,那就不用担心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灾难。

  作为追随刘备的功臣,只要大汉赢了,秭归邓氏和秭归文氏就能得到大量的利益。

  至于诸葛乔的名声,诸葛乔自个儿都不惧,旁人又何须多担忧。

  南乡郡的地方豪强降而复叛,诸葛乔就更不担心了。

  只要大汉足够强,上庸西城的申耽申仪兄弟都得老老实实的当大汉忠臣。

  相反。

  若大汉不够强,自诩汉室忠臣的荀彧,其子孙后代不是尊魏就是尊晋朝。

  就如同后世明言:真理在炮弹射程之内。

  足够强,才能称为标准。

  地方豪族相继归降,徐晃部署在沿途各城池的守军,见势不妙或逃或降。

  一时之间。

  南乡郡汉军气势如虹,各郡士民或是惊惧或是欣喜,响应者此起彼伏。

  求月票。昨天有个作者说他写的书最近没人看,于是我决定给他一个章推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