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7章 汉兵血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求追)_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汉兵血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求追)

  魏延是刘备教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魏延也是刘备的门生。

  刘备最擅长的就是几千人小股穿插奇袭,故而在教魏延的时候,也更侧重于精兵奇袭。

  然而。

  如今早已经不是昔日群雄逐鹿的时代,除了江东尚未立国,曹魏和刘汉都已经形成了国与国的对峙。

  简而言之。

  群雄逐鹿的时代,基本都是拥兵者占据一座城池或数座城池,城内的士民依附心不强,不管谁来都是汉将。

  也就不存在背叛与否了。

  可如今不同。

  长安作为曹魏控制关中和雍凉的重城,城内的大小实权官吏,几乎都是曹魏的亲信。

  这些官吏的家眷大抵都在洛阳,若是不战而降,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株连九族。

  除非这镇守长安的魏将残暴不仁,否则这些实权官吏是不可能因为魏延出现在长安城外就惊慌投降的。

  哪怕是天水郡投降,都是因为马遵这个天水郡太守跑了,天水郡的官吏认为被马遵抛弃了,这才愿意投降。

  即便如此。

  诸葛亮也向天水郡的官吏宣扬了兵威、许诺了好处,才能暂时让天水郡的官吏不动歪心思,还得去堵截郭淮、拦截长安援兵,就是怕天水郡的官吏降而复叛。

  这其中的细节博弈,远非一个战术突袭就能解决的。

  魏延目前的眼见,还看不到战术以外的细节,思维也还局限在小范围军争取胜。

  在诸葛乔提点后,魏延隐隐有了些明悟,初步的了解到了军争的目的。

  “谢辅汉将军提点。”魏延由衷感谢。

  虽说魏延不太愿意跟人结交,但诸葛乔给魏延的感觉却是与众不同。

  有文人的知性又不失武人的豪迈,言行举止中,对武人也没有任何的鄙夷之心。

  虽说基于自身的为人处世原则,不能跟诸葛乔结交太深,但这不妨碍魏延对诸葛乔表达敬意和谢意。

  “都是为了汉室,何须言谢!今晚的营寨巡防,就交给魏镇北了。”诸葛乔打了个哈欠,挥了挥手,径自离开。

  “辅汉将军诸葛乔,世之俊杰啊!倘若昌儿有辅汉将军一成心性,我也知足了。”魏延看向诸葛乔的背影,由衷而叹。

  明日有恶战,诸葛乔却没有表现出半点儿的慌乱,对比临阵而逃的马谡,这心性器量不知高了多少层。

  再想到自家那不成器的长子魏昌,年龄与诸葛乔相仿,不仅心性浮躁,器量也不够豁达,让魏延颇为头疼。

  魏延这也是陷入了思维固区,跟大部分家长一样,觉得自己能,魏昌也能。

  魏昌没吃过跟魏延一样的苦,也没受过刘备手把手的教导,又岂会有魏延同样的心性器量。

  诸葛乔回到营帐中。

  取出脖子上挂着的美玉,这是昔日诸葛乔跟着关羽北伐的时候关凤赠的。

  关凤昔日的言语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