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断陇之计,街亭八虎将集结(68求追_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0章断陇之计,街亭八虎将集结(6/8求追)

  “乱世需要英才来平定,大汉需要良才来治理。”

  “以伯约之才,只要勤习文武事,今后必也能如子干公一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夫人好郑学,想必也听过康成公对儒学的注解。”

  “康成公认为,儒学的核心,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士民,身为儒者,需识时务、习六艺、以文治国、以武卫国。”

  “倘若儒者只敢苟安于后方,去当一个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俗士,纵然能座谈高论,对国家士民又有何用?”

  “当今乱世,国家动荡,士民百姓皆受战祸之苦,令人悲戚。”

  “无当飞军,不留懦夫!”

  “故而,我让年近十七的长子随我北伐。”

  一旁的诸葛乔心中,亦受震撼。

  不论是姜夫人还是姜维及其妻儿,站在谁的立场都没有错。

  诸葛亮信任马谡这事上,诸葛乔也不能傻愣愣的就站在诸葛亮的对立面直言反对。

  黄忠领命道:“丞相放心,老将在列柳城,郭淮就别想离开!”

  “还有谁会愿意挺身而出?”

  到时候凉州兵和长安兵抵达,诸葛亮这支入陇右的兵马,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诸葛乔摇头:“并非如此!”

  “与其让马参军今后因为自负而误事,再演昔日廖立丢长沙的祸事,不如让马参军在街亭长长见识。”

  “将是兵的胆!将消息都传入军中,不要勉强任何一个军士。”

  诸葛亮言语真诚,既有对匡扶汉室壮志的矢志不渝,亦有对诸葛乔的期待和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对这结义的事,姜维自然是欣然认同的。

  “因为我知道,阿父是为了他的信义而亡,亦是为了保全冀县,保护阿母和年幼的我。”

  “按照无当飞军的惯例,没作好死战准备的,可以先退出;否则到了街亭,谁要敢怯战,那就休怪军法无情了。”

  魏延更是直言问道:“辅汉将军,你莫非是要让马参军带兵去送死?”

  姜夫人的脑海中,也不由想起了昔日那个策马持鞭又能作赋论文的亡夫姜囧,同样的意气风发、胸怀壮志!

  马谡一个从未带兵的,去守街亭,那不是在搞笑吗?

  马谡见众将反对,顿时心急:“丞相,我愿立军令状,如不胜,请斩我头!”

  而如今。

  郭淮出现在天水郡让赵云趁机速夺了冀县;但也因此让郭淮提前调走了临渭的驻兵而让赵云扑了个空。

  “至于街亭重地,有我和魏镇北同往,又岂会让马参军误了大事?”

  这是王平等将应该具备的能力。

  “拯国家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方为我等志士仁人的襟怀。”

  姜维年长为兄,诸葛乔年幼为弟。

  “我在南阳耕读十余年,一直未逢明主,直到遇到了陛下。”

  诸葛亮承诺道:“夫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