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番外之这一大家子(九)(姝宁怡宁上学记(三)...)_东家有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

  这位副山长姓蔡,名正恒,出自河南开源,人称白鹿先生。

  现年已十有三,说起其年轻时经历可谓精彩绝伦,他少年成名,十四那年中了秀才,次年中举,排第名。

  他虽不满这次排名,却又不能再考,于是在次年春闱再次下场,虽没有进入殿试,却位列副榜,名扬天下,后入国子监读。

  大概是之前把运气用完了,之后他三次下场,皆是落榜,此时的他临近而立之年,大概也明白科举这条路自己是走不通了,遂改为专心研究儒学理学孔孟之道。

  在后续的十多年里,他求学于当时的各名家大儒。学成之后,游历四方,结交名士,四处开坛讲学。

  因其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引来从者无数,于是自成一派,在士林民间享誉甚广,门生弟子众多,堪为一代大儒。

  他与周林乃至交、知己。彼时身为国子监司业的周林,因入了算学府为山长,有感此地方方面面大概会很对好胃口,于是在算学府扩建为院时,便向上举荐了他。

  颜青棠了解过他的事迹后,如获至宝,感叹若有这么一位来到百川院,必定如虎添翼。

  毕竟这位可真真算得上是当世大儒,不同于那些沽名钓誉者。

  总之,在周林有意撮合下,早就返乡养老的蔡正恒来到京城,参与了百川院从无到有。

  又与院的奠基人颜青棠,及几位副山长多次交流,最终决定留下来。

  用他的话来说,就当是用他这把老骨头,最后再多烧一把火。

  本来我还有些担忧,怕闹出什么事,只能说太上皇的眼光实在是高。

  就不说前太子现帝,年轻人难免儿女情长,可儿女婚事都需父母做主,太上皇能摒弃门户之别,力排众议为太子娶一位商女为正妻,这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惊世骇俗的。

  更不用说,太上皇退位之前,下的那份封后诏。

  这种种行举,无不在说明他就认定了这个儿媳,十分满意这个儿媳。

  事实上,不管朝廷上对这位皇后有多少不满,至少于周林及蔡正恒来说,十分钦佩这位民间的皇后娘娘。

  他二人因颜青棠求贤若渴,不免较常人多了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虽对方言到即止,不愿多露,还是能从对方所做种种事中管中窥豹到一些,有感于此女一介女流之辈,竟能有如此浩瀚深远的思想。

  赏识、认同是必然的,不然二人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那些总在朝廷上跳嚣挑刺的大臣们,能否明白这位的布局?这种布局是深远的,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乍一毫不起眼,但一旦汇集成为一股洪流,大抵谁也不能抵抗。

  “我等便静静旁观吧。”

  “然也。”

  饭罢,需要学生自己将碗拿去清洗。

  招娣又想揽过帮姝宁二人洗碗的活儿,但被姝宁拒了。

  她亲自带着怡宁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