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风正一帆悬_大明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芳觅踪的趣事。朱瞻基循着声音步入楼上内堂,只见若微怀抱琵琶,手指轻撩正在弄曲,他笑着凑了过去:“都过了子时怎么还不安置,偏要弄出些声响来,反倒让人更精神了。”

  若微眼眸微转也不答话,室内自有宫女负责铺床熏香垂帐,又把明烛换成了细长的暗烛,扣上灯罩,室内顿时暗了下来,也更显旖旎。又有小太监服侍着朱瞻基洁面更衣,一切收拾妥当,这才纷纷退下。

  朱瞻基躺在床上,斜靠着引枕,手里依旧拿着那本奏折,若微放下琵琶坐在他床边道:“都看了一晚上了,眼看着就要天亮了,怎么还拿着奏折,难不成皇上梦里也要批阅吗?”

  朱瞻基伸手揽住若微的柳腰,叹了口气道:“倒希望在梦里能得父皇明示,给朕出个主意。”

  若微猛地抬起头望着他,眼中不由惊诧连连。

  “没事没事!”朱瞻基轻抚着她随意而垂的如瀑青丝,缓缓说道,“不关你的事,是父皇吉地选址的事情。”

  “谁说不关我的事?”若微把头轻靠在朱瞻基胸前,“父皇的事情自然是天大的事,关乎着万民,自然也关乎着若微。皇上是为了吉地选在哪里发愁吗?此事交由礼部和钦天监派懂风水之人去选就是了,皇上如此忧心,难道是有什么隐情?”

  朱瞻基点了点头:“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朕的微儿。如今朝中诸臣对于父皇吉地择选一事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可以在天寿山附近择选,而另外一方则认为父皇的吉地必在南京祖陵附近。两派相争各不相让,朕一时之间也难以抉择。”

  若微抬起头看着朱瞻基:“怎么会想到将父皇的陵寝定在南京?这也太荒唐了!难道……”若微稍加思索便恍然大悟,“难不成他们又想提迁都的事情?”

  朱瞻基点了点头。

  大明开国之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应天,也就是南京。帝位传承至成祖永乐帝朱棣时,他坚持京师北迁,把都城改为北京。朱棣在世时,文武百官慑于他的文治武功、丰伟帝业,不敢相驳。等到朱棣驾崩,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洪熙帝即位仅两个月,礼部左侍郎胡濙就上疏启奏:“南京龙蟠虎踞、气旺地灵,乃是水陆交通辐辏之地……”并以此为由奏请迁都。

  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胡启先又上奏谈及迁都之说:“南京借长江天堑之险,是全国供给之富庶之地,若迁都则可保祖宗帝业永全,更令南北人心皆悦。”当时洪熙帝即大为赞同,传旨在北京诸司衙门称谓之前一律加“行在”二字,也多次在金殿议政时表示要将京师重新迁回南京。同时还命时为太子的朱瞻基回南京留守,祭祀祖陵。如果不是洪熙皇帝突然驾崩,恐怕将都城重新迁回南京的事情就成了定局。

  “众人迂腐,都以为当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