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论伐吴_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多大,不论是诸葛亮还是马谡都清楚。

  最主要的是,北边此时坐镇的是两个曹魏顶级将帅。一个司马懿一个曹真,彼此照应防备,现在北伐很有可能陷入战争泥潭。

  这个时候北伐,属实是不大明智的选择。

  马谡的一番解释,倒是让诸葛亮微微点点头。

  也只有在跟自己密谈商讨军事的时候,马谡才会回到曾经最熟悉的模样。而且他说的的确有道理,诸葛亮也清楚这一切。

  曹真和司马懿诸葛亮也素有耳闻,他们的事迹他早就听说了。所以诸葛亮这一次原计划只是打一下凉州,将战线北推一段距离。

  不过按照马谡所说,从形势上来说的确不如伐吴划算。

  “但若是兴兵伐吴,你怎么能确定伪魏不会来袭击我们呢?”诸葛亮轻轻摇摇头,眼底露出了几分欣慰。

  “不可能,伪魏曹睿不是他那个好面子的爹,他不可能会打我们。”

  马谡对此敢直接打包票,非常自信的回答。

  “伪魏的重心皆在关东,距离陇右太过遥远。魏军若是伐我助吴,我们汉军顺着江水可以快速回援,速度甚至比他们还快。”

  “但如果说他们南下伐吴,不仅可以动员迅速,以东吴的能力根本无力两面防守。”

  “如果仅凉州军与关中军,那就仅陇右驻军就足以抵挡。若是丞相不放心,可派一偏军驻扎汉中作为奇兵,随时准备支援两边。”

  “只要能夺回长江隘口,与先帝曾经的预想那样逼迫东吴放弃称帝,称臣请和就足矣。”

  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根本没必要担心孙权会投降北面曹魏。因为他若是称帝,曹魏和蜀汉一样容不下他。

  理论上这就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除了需要暂停北伐大业转而东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政治正确上,这都是一个正确的事情。

  诸葛亮略微点点头,面色依然古井无波,

  “说的倒没问题,但伱怎么能确定孙权一定会按照你的既定计划走?你又如何断定,曹魏一定不会大举进攻陇右?”

  “这中间一旦重现一点差错,可能汉室复兴的道路就要出问题了。”

  诸葛亮一生唯谨唯慎,不擅用险。不是他不愿意,而在于自家底牌太少了。

  这导致丞相一生都是一个绝对的实务主义者,认定现实的优势比所谓天命要重要的多。

  “丞相,现在大汉还没有衰弱到连一个吴王都镇不住的程度。”马谡拱拱手,平静的回答道。

  “更何况,这个吴王和我们有切骨之仇,善于背刺。”

  “他们不会允许我们北伐成功的,在我们到了一定程度,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偷袭蜀地。”

  “您忘记云长将军在荆州,是怎么被东吴偷袭的吗?”

  马谡最后这一句话算是真正触动了诸葛亮的心,一直平静的脸色也微微有点动容。

  不是想到江东的卑鄙,而是回想起了先帝,关羽以及以往的那些老伙计了。

  想起之前在公安,天天晚上抱着一本春秋在他门外面闲逛的关羽,就等他出言请进门。想起了那个每遇到他行礼必恭的张飞,恨不得跟他三天喝两顿。

  还有先帝,那个恨不得住在他家把黄月英挤走的主公。

  但他们都因为东吴的背信弃义,全都没得到善终!

  或许伐吴的确有风险,但也并非是不行的。

  沉默了良久,诸葛亮才轻轻舒了一口气,淡淡的说了一个字。

  “善!”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