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章 心难安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当然,诚惶诚恳之中,也有一丝飘飘然。

  原来,中华依然是天朝上国,大明也有兵临天下的一天。

  “大人不要忘了,还有朝鲜、琉球群岛、东番等地,也被王泰控制。依下官看来,用不了几年,王泰就要对日本和安南动兵了。”

  以王泰在报纸上字里行间中华主义的大肆宣染,周围数国,都在他的攻伐范围之内。

  “安南本就是我大明旧地,朝鲜本为我朝藩属之国,背主求荣,背华之罪,咎由自取。至于日本屡屡与我大明为敌,征讨正是时宜。”

  高名衡冷冷一句。看样子,他对安南和日本,都没有什么好感。

  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明朝攻破多邦城,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但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宣布废交阯布政司,自废武功。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失去了安南,就意味着失去了西洋。

  1431年农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册封为安南国王,从此,安南扰边不绝。

  1538年,安南大乱,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鸾为都督,毛伯温参赞军务,屯兵镇南关,准备入越。大兵压境,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1540年十一月,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命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名义上安南再入中国版图,但实际上安南早已经是听调不听宣。尤其是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安南已是独立王国。

  至于日本,先不说倭寇之乱,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军攻陷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取得平壤大捷。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从朝鲜半岛撤退。

  从此以后,德川幕府执政日本,闭关锁国,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无论是日本,还是安南,都不是善茬,而王泰这个战争狂魔,自然不会放过。

  “高大人,可无论如何,王泰都是私自出兵,没有朝廷旨意,等同于谋逆。这些事情,难道王泰不知吗?”

  郑二阳的话,让高名衡摇头苦笑。

  等候朝廷的旨意,恐怕永远不会有眼前的局面了。

  “王泰是大明的臣子,令皆出于总理衙门,朝廷又被置于何地,天子又被置于何地?”

  郑二阳愁眉苦脸,这王泰乾坤独断,已有反意。如果他反了,可比建奴、流寇的祸害大多了。

  “王泰爱民如子,希望他不要……”

  高名衡叹息一声。如今河南治下,绝大部分的底层百姓,都在河南都司各卫所名下。河南都司专门成立了移民司,来处理移民事宜。河南官方名下的土地,除了两成的百姓所有,其余都是豪强官绅,宗室藩王。双方各占一半,而人口却是天壤之别。

  这就形成了尴尬一幕,河南巡抚衙门下统计人口不到300万,其余的700多万,却都在卫所名下。

  “坤兴公主芳龄几何啊?”

  高名衡幽幽问了出来。

  其实不用问,他也知道。

  “坤兴公主今年十四,过了年就是及笄。他们要是成婚,王泰应该不会再三心二意了吧。”

  郑二阳自然明白高名衡的意思,只有公主下嫁,也许能让王泰偃旗息鼓,能让天下人安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到底谁才是那个风流人物啊?

  “高大人,那些人在广场上作甚?”

  郑二阳的一句话,把高名衡的目光给吸引了过去。

  “郑大人,下去瞧瞧!”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