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章 强硬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子龙心知肚明。因为王泰这个五省总理兵强马壮,朝中群臣群起而攻之,皇帝已经起了猜忌之意。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赵应贵被构陷一事,分明都是针对王泰而来。

  “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啊!”

  王泰幽幽叹了口气,低头不语。

  当堂杀了锦衣卫佥事,今天这误会,可是闹大了。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

  王泰面色平静,皱眉沉思。一旁的杨震,摇头晃脑说了出来。

  “杨震啊杨震,你这样冲动,让大人是举步维艰啊!”

  陈子龙忍不住,埋怨起杨震来。

  “这又算什么!连赵应贵被陷害都穷追猛打,再不反击,就要被欺负死了!”

  杨震的话,让王泰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有的时候,是要反击,表达自己的态度。他王泰,不是任人宰割的。

  “大人,若是四海靖平,大人可以急流勇退,终老泉林。但如今山河动荡,兵祸连连,民不聊生。大人,你可要三思而行啊!”

  陈子龙语气急促,大声说了出来。

  他走遍大江南北,所见经世救世者唯王泰一人,旁人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改善民生,救民救国。

  他也知道,王泰心里,总是担心和不满朝廷的掣肘,也总是不能与崇祯和睦相处,不能大展拳脚,革除弊政。

  他也感觉得出,王泰苦不堪言,纯粹是来自他的许多救国救民的想法,无法得以实现。

  “人生苦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王泰长叹了一声,满脸的无奈。

  曾上《美芹十论》的辛弃疾,有谁又知道他壮志难酬的痛苦和不甘。

  “先生,我大明积弊重重,甚至可以说是积重难返,若不施新政,革除弊政,便如重病之人,只能等死了。”

  想要富国强兵,不做出改变,简直是痴人说梦。

  好不容易在河南有了点小小的成就,也得到了救治民生、富国强兵的一些经验,却不但掣肘重重,阻力重重,而且自身还受到了君王猜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可不想做悲情英雄!

  后世有所谓的专家教授总结,历史上李自成没能问鼎天下,是因为没有官僚地主阶级的支持。

  这在王泰看来,纯粹是一派胡言。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的政权,谁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至于那些官僚地主阶级,大多数人腐朽不堪、寡廉鲜耻,已经是社会的蛀虫,阻碍了历史的正常发展。将他们打翻,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何来要他们支持一说?

  “大人,还是先上一份奏折自辩,将今日之事禀告圣上。至于赵应贵一事,只能是否认到底了。至于朝廷如何处置,就看大人的造化了。”

  陈子龙的话,让王泰轻轻点了点头。

  不管崇祯心里怎么想,自己也得把这门面功夫做足了。

  不过,以历史上的知识,以及和崇祯相处得来得经验,王泰相信,崇祯一定会暴跳如雷。二人的亲密关系,恐怕也已经是到头了。

  不过,内有流寇,外有建奴,王泰相信,崇祯不会轻易对自己动手。

  除非,自己举起反旗,就如李自成一样。

  王泰不由自主,摇了摇头。

  举起反旗,他没有想过。可是归根结底,他要做事,这就不可避免地,触动崇祯和朝臣的底线。

  “先生,你说,怎么做一番事,就这么难啊!”

  王泰悠悠地发出一声叹息。

  “大人,你有何想法,不妨说出来,下官给你参详一下。”

  陈子龙也想知道,王泰心中的想法。

  “先生,自建立咸阳乡兵以来,到河南都司,再到河南巡抚,五省总理,本官毁家纾难,所为者,不过是大明中兴,百姓安居乐业。但一路走来,本官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无论建奴还是流寇,都不是心腹之患,大明不经历一场壮士断腕的改革,迟早要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大明的弊政,才是根本!”

  王泰面色凝重,慷慨陈词,陈子龙看着他,也是心潮起伏。

  他知道,王泰说的是肺腑之言,也是自己心里所想。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