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章 倾国而来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个普通将士,又那有心情作战?”

  由于明军主力大军出动,清军压力突然增加。许多清军将领扛不住压力,崩溃也许就是下一刻。

  黄太吉暗叹自己御驾亲征,来的及时,刚好稳定军心,不然即便换做济尔哈朗或其他大臣,这些家伙可能就轻易退军了。

  “各位,厮杀了半个多月,劳师无功。朕想问问,接下来,这仗你们打算怎么打?”

  黄太吉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看向了一众将领和大臣。

  “皇上,我军与明军在乳.峰山、黄土岭、东西石门对峙,我军凭借山势,居高临下,明军粮食从关外运来,粮道漫长,师老饷匮,再用不了几个月,冬日来临,明军必会退去。”

  看到众人都不说话,黄太吉的长子豪格,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黄太吉看了一眼豪格,不置可否。

  豪格虽然做战勇猛,屡立战功,但性格懦弱,优柔寡断,从他的建议就可以看出,以持重为先。

  他这样的性格,做守成之君可以,要开拓进取,先天不足。别的不说,和城府极深的多尔衮相比,豪格就逊色许多。

  “睿郡王,你是什么意思?”

  黄太吉目光转向了多尔衮,眼中有一丝冷意。

  黄太吉眼中的那一丝阴冷,让多尔衮心头怒火中烧,但他不动声色,面色平静,徐徐道来。

  “臣和肃郡王的看法相似。明军倾国来攻,志在锦州,不如避其锋芒,暂且退守,明军师老饷匮,必不能持久。明国天灾人祸,变乱不断,我军只需静待时机,徐徐而进,譬如伐树,用不了三五年,关外尽归我大清,再图南下,大业可成。”

  黄太吉面色阴沉,多尔衮的话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全是花架子,徒有其表,一点用都没有。

  三五年,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杜度,你怎么看?”

  “但凭皇上发话,臣以皇上马首是瞻!”

  安平贝勒杜度说完,轻轻咳嗽了几声。

  “其他人,还有看法吗?”

  黄太吉目光看向满蒙汉大臣,蒙古那些大臣自不用说,都是依附于满洲大臣,可就连那些足智多谋的汉臣们如张存仁、石廷柱直流,此刻都是沉默不语。

  看来这一场国战,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谁也不敢妄言。

  黄太吉站了起来,迈步向外。

  “朕倒要看看,明军真的如此势大?”

  长壕蜿蜒,木栅为墙,战车无数,旌旗蔽日,营寨林立,战马厮鸣,大阵严整,密密麻麻,无边无际。

  站在山岗之上,黄太吉看着远处明军大营,不由得怔了半晌。

  众军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连多尔衮、多铎这些家伙,都有退兵之心。

  看向风中飘荡的一面面“王”字大旗,黄太吉眉头微微一皱。

  “那就是河南卫军王泰的营地吗?”

  宣府总兵杨国柱阵亡,洪承畴使王泰代之,清军不明所以,并不知道明军内部变动。

  “皇上,那就是王泰所部。我军骑兵曾与之交战,其部骁勇善战,火器犀利,尤难对付!”

  有目睹双方骑兵交战的汉臣,在一旁毕恭毕敬回道。

  黄太吉点了点头,目光幽幽,看着明军的阵营,忽然问了起来。

  “张存仁,明军的补给线,有几条?”

  张存仁曾是祖大寿的部下,又是宁远卫人,长期驻扎关宁锦防线,对辽西走廊地形的熟悉程度,自然十分熟悉。

  “皇上,明军有两条补给线,一条是从宁远经塔山过杏山运至松山城,另一条是笔架山经杏山至松山城。皇上,你的意思是……”

  张存仁的疑惑看在眼中,黄太吉轻轻冷笑一声。

  多尔衮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向杏山方向看去。

  “一字长蛇阵,从塔山向北直至松山,蜿蜒盘旋,而13万重兵屯于松山,大众集前,后无守兵。洪承畴用兵,不过如此!”

  黄太吉转头,迈步向山下走去,脸上原来焦躁的表情荡然无存。

  “大军集前,后无守兵。他这是什么意思,是有破兵良策了吗?

  多铎跟在多尔衮身后,满脸的疑惑。

  多尔衮看了看黄太吉的背影,压低了声音。

  “准备作战吧!下面有你忙乎的!”

  黄太吉军事眼光毒辣,在这一点上,自己远远不及。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