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章 关外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可不是吃素的,你们能行吗?”

  “是不是花架子呀?”

  又有年轻汉子,大胆问了起来。

  没有军令,无人理睬,将士们依然是鱼贯而行,步点齐整,落地有声。

  “看这架势,这些官军恐怕不是善茬!”

  “你咋能看得出来?”

  “咬人的狗不叫!这些家伙,一看就不是软蛋!”

  百姓议论纷纷,河南卫军从容而过,留下一片的叽叽喳喳、饭后谈资。

  王泰站在一处荒废的烽燧之上,驻足观望辽西大地,心中感慨万千。

  连绵起伏的山地,破烂不堪的村庄和戍堡,一望无垠的大海,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百姓,贫穷和凋敝,无处不在。

  关宁锦防线贯穿辽西走廊,其东锦州城,其西山海关,中部宁远城,左右各200里,总长400里,最宽处不过20里,南临渤海,北倚燕山,沿线设立驿站,并有屯堡烽燧加强防御。

  仔细看去,屯堡烽燧上刀砍箭凿的痕迹犹在,印证着惨烈奋争的往昔。大明和后金打了这么多年,百姓被屠戮,军士尸骸累累,白骨如山,将领们丢土弃地,如今只剩下狭窄的辽西走廊。可以说,不止辽西,包括辽东、辽中,每一寸土地上,都是大明军民的斑斑血泪。

  大明举国之精锐,志在灭寇雪耻,一场场腥风血雨,似乎就要来临。

  不过,在王泰看来,关宁锦防线,山海关不能不守,但整个辽西走廊,包括宁远和锦州,实在没有坚持的必要。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清军先后数次占领了锦州等地,但都是主动撤去,既没有派兵驻守,更没有修筑堡垒,荒无人烟的宁锦地区,贫瘠不堪,没有任何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在国力衰弱的先天条件下,屯兵于山海关防线足矣。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每年耗费的可是大明帝国数百万的国库,可以说,大明朝廷的血库,一大半输给了关外防线。

  这又是何必?

  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以大明一国之力,难道还收不回区区一个关外?

  看到万军从中,闷头向前的张煌言,王泰不由得稍稍一怔。

  “张煌言,我问你,你说这关宁锦防线,除了山海关,有存在的必要吗?”

  听到王泰问话,张煌言抬起头来,眼神中有一丝疑惑。

  “大人是说,朝廷财政日益窘迫,就是因为这关宁锦防线?”

  王泰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崇祯四年,辽饷提至一分二厘,共计银660万两,另加关税、盐课等杂项,共得银740万两。但中原流寇猖獗,辽饷不仅用于关外,也用于关内。崇祯十年,流寇大乱,祸及数省,朝廷加征“剿饷”,总计280万两。”

  张煌言眉头紧皱,在王泰惊讶的注视当中,侃侃而谈。

  “建奴屡次绕境蒙古,长驱直入,祸乱关内。为加强边镇防御,编练新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