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国事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误了陛下的大事!”

  后面的王承恩,不失时机地开了口。

  “多谢陛下圣恩!”

  王泰赶紧回道,依然是心有余悸。

  “王泰,今年的秋耕,你河南都司下各卫,共种地几何,募兵募民多少呀?”

  崇祯的话语里,带有一丝丝的期待。

  “回陛下,臣今年秋耕12万6千顷,各卫募兵总数一万人,募民近30万。这些相干事宜,臣已经在奏章中一一提及。”

  说出这些话时,王泰的心中也是一阵骄傲。不管怎么说,他凭借自己和部下的不懈努力,终于干了些事情,救了些百姓。

  “王泰,想不到你还真是个经世之臣。比起孙传庭,你做得尤是胜之。大明要是多几个你这样的实干之臣,朕不知要轻松多少。”

  崇祯的话语里,满满的都是疲惫。

  “王泰,上次你来的奏折中,说到货币改革一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泰正要说话,崇祯话头一转,直接说到了面圣的根本问题上。

  银子,朝廷之根本,庶政之良药。

  若是有足够的库银,军中不会缺饷,各地的军变民变就不会发生,流寇也就形成不了气候,朝廷又何必征收剿饷练饷,以至于民怨沸腾。

  “陛下,容臣慢慢道来。”

  王泰悄悄擦去额头的汗水,定了定心神,开始说了起来。

  “陛下,自万历皇帝中页以来,海外白银流入大肆减少,销往海外的商业停滞不前,粮食价格上涨,非粮食产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价格下跌,朝廷的税赋收入自然大幅度减少,但朝廷支出却由于天灾、军事无法削减。形势所迫,民间开始大量窖藏白银,以备不时之需,从而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银子越来越少,银子也越来越值钱。”

  崇祯点了点头,眼中露出几分赞赏之色。

  王泰说的没错。别的不说,就是那些王公大臣,谁家里不是藏有数万两银子。

  “王泰,朝廷府库空虚,边军、各地官府都是催饷,就是辽东战事所需,已是花费浩大,朝廷难以承担。”

  谈到国事,崇祯又是眉头紧皱。

  洪承畴经略辽东,只是这大半年时间里,所需饷银已经超过200万两,军粮70多万石,再加上各色军器、盔甲、弓箭等项,朝廷在辽东的各项费用,已经是400万两以上。

  崇祯朝内忧外患,连年战乱,天灾人祸,国库年收入不足400万两白银,仅是辽东一地的战事,已经让大明王朝不堪重负。

  这也就难怪崇祯整日里焦头烂额,忧心忡忡了。

  “王泰,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崇祯拿起了桌上的银元,似有所思。

  “陛下,银子铸成银元……”

  王泰欲言又止,崇祯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上的银元。

  “王泰,你要知道,铸造你这个银元,需要大量银子。如今国库空虚,户部没有银子,巧妇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